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特权与封建官僚的门阀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 叶林生 参加讨论

(四)
    封建官僚门阀化的现象,成了历代封建王朝无法医治的顽症,这正说明,这种现象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造成的。
    上面已经讲到,封建官僚的贵族化、门阀化最根本的是由官僚们的特权造成的。但他们之所以具有那种特权,首先是由他们的特殊身份决定的。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是主宰一切的,而封建官僚则是代表皇帝去行使权力的。他们职务各别,事权不一、但代替皇帝发号施令则是一致的。这样,他们实际上就成了坐镇一方、独当一面的小皇帝、土皇帝。所谓“为小民父母之官,司上帝牛羊之牧”,正表明他们上承王命,下临百姓的特殊身份。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他们在无权的百姓和权力小于他们的下属面前,是皇家的代表,是不受限制的权力的象征。另一方面,他们在上司和皇帝面前固然是奴仆,甚至是“犬马”,但由于“天高皇帝远”,上司和皇帝对其所作所为无法周知,更何况,还可以用假汇报、靠人情、贿赂来通融呢!这样,他们的权力事实上是无法受限制的。为发财而当官的封建官僚们当然就可以利用权力为所欲为。因此,官僚们的特权正是他们手中的巨大权力的变态。这种大权必然要转化为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他们营建豪华的门第才成为可能。
    当然,历史上,某些封建帝王也曾大力“整饬吏治”、“严惩贪吏”,企图限制官僚们的特权。但是,从根本上看,封建官僚能够利用特权,恰恰正是皇权政治的产物。帝王们为了长治久安,就要培养一批忠实的臣仆,总是要给官僚们很多特权。汉朝就曾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诸如苏武。刘向、汲黯、伏湛、史丹等很多人都是因父亲作大官被任为郎一级官员的,而且,“史丹九男,皆以丹为侍中”。这样,“官”也便可以世代相传。除“任子”令之外,还有什么“兄任”、族父任”、“宗家任”等等。(35)“天恩”如此,官之子恒为官自是难免。宋朝也有“恩荫”制度,按照官僚职位的高低,有的可以任子弟为官,有的可荫补远近亲戚、门客、直至医士。“曹彬卒,官其亲族、门客、亲校二十余人,李继隆卒,官其子、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王旦卒,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官者数十人。”(36)从这些史实中,不但可以从官僚们受“恩荫”的多少、待遇的隆煞,看到他们家世的尊卑、门阀的高下,而且,还可以看出,封建官僚门阀化的现象,在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培植下难以避免的事实。
    最高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独裁专制之权,为了防止一些手握重权的官僚篡弑自代,便往往要用“富贵”、“金钱”乃至声色犬马消磨其意志,遏制其野心。支持他们利用特权兼并掠夺。汉初,刘邦长年征战在外,对留守关中大本营的丞相肖何很不放心,几次派人侦察肖何的举动。肖何弄清了刘邦的意图,是害怕自己“孳孳得民和”,“倾动关中”,于是,便“多买田宅”,“贱贳货以自污”,“上乃大悦”。(37)这里,肖何“强贱买民田宅”似乎是一出假戏,但却反映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封建皇帝们看来,那些权威震主的官僚如果不得民心,便不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于是,便要支持他们利用特权,明抢暗夺;在大臣们一方,为了不使皇帝怀疑,不招致杀身之祸,也就要利用特权,营建巢窟。这样,既能保权势,又能日趋豪华。由此,他们也就可以长受信用,屡世不衰了。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并不少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滑稽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怕手握重兵的大将们拥兵自雄,威胁他的宝座,就要他们放弃兵权,交换条件便是“金钱”、田宅、“歌儿舞女”。他说:人臣“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他要将领们放下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38)大臣们忙于侵夺兼并、沉溺于酒色,皇帝就放心了。这样的结果,某些封建官僚世世豪富、代代显贵,自是势所必然。历史上一些“屡世宰辅”、“数代名将”之类的豪门大家就是在最高统治者的特别“恩遇”之下形成了。
    此外,封建最高统治者对一些特别信赖的大臣姑息,纵容,也是他们特权横行,毫无顾忌的重要原因。赵匡胤手下有个宰相叫赵普,另一个大臣叫雷德骧的控告他“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赂,帝怒,叱之曰:‘鼎铛犹在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引柱斧击折其上腭二齿,命左右曳出”,最后“以阑入之罪黜之。”(39)过去,一些史学家认为宋初曾“严惩贪赃”,居然在“严惩”的同时出现这类怪事,这不是令人费解吗?其实,这类情形历代有之。帝王们对某些大臣倚为股肱,他们巧取豪夺只不过是小节,为了让他们更加“感恩”卖命,便要公开的包庇和支持。当然,历代也确实曾经惩过一些“贪吏”,但那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或者是杀一儆百的“牺牲”,又何曾认真的“惩”过?事实上,倘要真正“严惩”,实在是诛不胜诛,因此,清朝,康熙皇帝便划了一个界限:州县官如果只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称“好官”。官僚们的贪污盗窃便能够“奉旨”进行了。乾隆皇帝鉴于官僚们任意虚报“火耗”,侵吞越来越多,又下令取消合理贪污的规定,他发给官僚“养廉银”,按官品大小,每个官僚给几百两、几千两不等,似乎这样就可以使官僚们“廉”起来,但结果,更就使官僚们欲壑难填、胃口更大了。所以有人说,当时“作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橐累累然,数十万金在握矣”。(40)这种结果,不正是封建制度本身造成的吗?
    历代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们虽然屡屡惩戒,要“饬吏治”、惩贪吏”、“抑兼并”、“打击豪强”云云,但是,一个个封建王朝又总是免不了“兼并盛行”、“豪强迭现”,贪吏横行的现象,最后也免不了还是“吏治大坏”。其根本原因,正就在于封建制度本身。封建官僚的特权是这种制度赋予的,他们特殊的阀阅也正是这种制度下积极培育起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