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张云:和平解放西藏与中央治藏政策的理论和实践(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云 参加讨论

三、治藏政策的理论渊源与创新特点
    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理论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基础,也有多方面的创造发明。也就是说,有继承也有创新。
    (一)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借鉴
    1.对中国大一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大一统思想,以及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实践,使“大一统”成为中国思想和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民国政府一直努力却并未实现的对西藏地方主权和领土特别是治权的统一的目标,落在了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驱除帝国主义势力,解放西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2.对中国传统治边思想的借鉴
    中国共产党人借鉴历史上治理边疆地区“因俗而治”的思想,根据西藏地方地理、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众多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不仅顺利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也为西藏的发展繁荣找到适合地方特点的路子,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促进了西藏地方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3.对近代中国各民族反帝爱国思想的继承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使中华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存亡危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犯中国主权,掠夺财富,欺凌人民,边疆地区更是重灾之地。晚清和民国的统治者生成一种流行病,就是畏惧列强,畏惧洋人。与此相反,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帝爱国的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艰难的条件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888年和1904年英国两次发动武装入侵西藏活动,都遭到西藏人民的英勇抗击。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略方面也继承了近代各族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传统,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因此才能顶住压力,最终完成解放西藏的伟大事业。
    4.对晚清民国治藏政策的反思与批判吸收
    由于清朝灭亡民国代兴之历史变革,在英帝国主义的插手之下,西藏地方出现一股离心逆流。民国时期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处在非正常状态,联系减少,隔膜增多,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和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汉藏不团结,西藏地方内部达赖喇嘛和班禅等之间也不团结。(50)中央政府通过对一段历史的反思,采取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交流了解和友谊的措施,为各项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治藏理论和政策的创造与发展
    在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也为治理西藏留下宝贵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运用与实践
    西藏地方宗教气氛浓厚,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是一股能力巨大的社会政治力量,自元朝至民国的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扶持某一教派来实现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中国共产党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自身是唯物主义者,不信宗教,坚持无神论,这对判断西藏地方局势和制定政策,特别是科学理性地处理涉及宗教的重大政治问题至关重要。辩证法在政治、军事和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娴熟运用,事例更多。在处理达赖外逃和发动武装叛乱问题时,辩证法的运用更是达到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地步。毛泽东说:“这里再讲个达赖的问题。佛菩萨死了二千五百年,现在达赖他们想去印度朝佛。让他去,还是不让他去?中央认为,还是让他去好,不让他去不好。……劝他坐飞机,他不坐,要坐汽车,通过噶伦堡,而噶伦堡有各国的侦探,有国民党的特务。要估计到达赖可能不回来,不仅不回来,而且天天骂娘,说‘共产党侵略西藏’等等,甚至在印度宣布“西藏独立”……。这种可能,是从坏的方面着想。出现这种坏的情况,我也高兴。……跑掉一个达赖,我就伤心?再加九个,跑掉十个,我也不伤心。”(51)“在西藏地区,现在及今后几年内,是敌我双方争夺群众和锻炼武装能力的时间。……西藏统治者原有兵力很弱,现在他们有了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乱武装,这是我们的严重敌人。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有可能最后用战争解决问题。但是(一)必须在几年中将基本群众争取过来,孤立反动派;(二)把我军锻炼得很能打。这两件事,都要在我军同叛武斗争中予以完成。”(52)“西藏越乱越好,可以锻炼军队,可以锻炼基本群众,又为将来平叛和实施改革提供充足的理由。”(53)
    2.把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西藏地方和藏民族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毛泽东1955年10月23日在接见西藏地区参观团、西藏青年参观团负责人等的谈话时说:“昌都应该和西藏其他地方团结起来。卫(前藏)、藏(后藏)、昌都三个地方应该联合起来。”(54)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再次强调团结和信任:“你们西藏可以商量商量,破除老办法,采用新办法,用互相批评互相帮助的办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用互相信任代替互相不信任。藏族和汉族过去互相不信任,慢慢地就可以互相信任。你们前藏、后藏、昌都过去也互相不信任,今天也要用互相信任来代替。”“西藏有两三个头不好,我们尊重班禅的重要地位,也尊重昌都的地位,整个西藏要有一个主席,那就是达赖为好。……主席让达赖喇嘛当,这样办好,对团结有利。”(55)毛泽东的上述讲话明确表达了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态度,即: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原则下,充分重视西藏地区和藏民族的发展,使两者得到统一。
    3.实行民主改革,改造落后的社会制度
    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有自然地理因素,有历史因素,也有历代统治者政策方面的因素,但是实行了数百年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无疑是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十七条协议”中就有中央不变革当时西藏的政治制度一项,同时也提到西藏地方应该自动进行改革,目标就是建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任务,实现西藏与全国的同步发展,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推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政策在西藏的实践,也是治藏制度上前所未有的创新。这也和以往历代统治者只重视稳定、只重视上层的政策存在较大不同。毛泽东表示:“西藏地方政府和僧俗人民都希望建设西藏工商业,发展西藏经济,是很好的。中央人民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使西藏的经济逐渐繁荣,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56)西藏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汉藏民族平等、各个民族之间平等,也让藏族内部各阶层实现平等有了可能。
    5.坚定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1952年4月6日,毛泽东在《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在西藏“我们惟靠两条基本政策,争取群众,使自己立于不败。第一条是精打细算,生产自给,并以此影响群众,这是最基本的环节”;藏军发动暴乱“……各种残民害理的坏事让他们去做,我们则只做生产、贸易、修路、医药、统战(团结多数,耐心教育)等好事,以争取群众,等候时机成熟再谈全部实行协定的问题”。(57)广大藏族群众是党在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