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十六国北朝时期黄淮海地区户口与劳动力考述(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栾贵川 参加讨论

后燕时,河北地区户口损失惨重。晋太元十年,慕容垂与原前秦驻河北长乐公苻丕等“相持经年,幽冀大饥,人相食,邑落萧条,燕之军士多饿死,燕王垂禁民养蚕,以桑椹为军粮”,是年,驻守邺城的苻丕被迫“帅男女六万余口西如潞州”(注:《资治通鉴》卷106,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同年,后燕“建节将军徐岩叛于武邑(治今河北武邑),驱掠四千余人,北走幽州。……岩乘胜入蓟(治今北京市),掠千余户而去,所过寇暴,遂据令支(治今河北遵化东南)”(注:《晋书》卷123,《慕容垂载记》。)。太元三年,“燕赵王麟击许谦, 谦奔西燕。遂废代郡(治今河北蔚县),悉徙其民于龙城(治今辽宁朝阳)”(注:《资治通鉴》卷107,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 此次徙民数目不详。太元二十一年,“燕辽西王农悉将部曲数万口之并州”(注:《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隆安二年(398年),北魏拓跋珪“徙山东六州吏民杂夷十余万口以实代”(注:《资治通鉴》卷110,晋安帝隆安二年。)。由于战争不断,农事荒废, 河北地区饥馑连年,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相继被驱掠而去不少人口,可知这一地区人口锐减程度是相当大的。
    有关后燕时期黄河以南地区户口记载极少。太元十七年,后燕慕容垂率军跨过黄河攻占滑台(位于今河南滑县),消灭了丁零族翟氏所建魏国,“(翟)钊所统七郡三万余户,皆按堵如故。以章武王宙为兖豫二州刺史,镇滑台;徙徐州民士七千余户于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以彭城王脱为徐州刺史,镇黎阳”。胡三省《通鉴注》称:“徐州之民,盖为翟钊所掠者。”(注:《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晋书》卷123《慕容垂载记》所记略同。 )徐州民先被驱掠至滑台,后被迁徙至黄河以北的黎阳,表明各政权都在肆意搜罗人口。河南地区户口是东晋、后燕、后秦等政权竞相争夺的对象。 晋隆安元年(397年),后秦“遣姚崇寇洛阳,河南太守夏侯宗之固守金墉,崇攻之不克,乃徙流民二万余户而还”(注:《资治通鉴》卷109, 晋安帝隆安元年。)。后燕立国期间,河、淮地区争战不已,当地户口不大可能出现回升。
    南燕
    晋隆安二年,后燕镇守邺城的慕容德在北魏的进逼下,率民户四万,从邺城迁往黄河南岸的滑台,称燕王。次年,再迁青州,定都广固城(今山东青州西北),是为南燕。至义熙六年(410 年)被东晋刘裕所灭,共立国11年。
    南燕后期,“据五州之地”。胡三省《通鉴注》:“南燕以并州牧镇阴平,幽州刺史镇发干,徐州刺史镇莒城,兖州刺史镇梁父,青州刺史镇东莱,所谓五州也”(注:《资治通鉴》卷115,晋安帝义熙五年。洪亮吉《补十六国疆域志》卷13亦列此五州。《晋书》卷127《慕容德载记》,德说:“朕藉五州之众,教之以军旅,……以图攻晋。”考诸《通鉴》,知其事在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由此可大致认定, 南燕在其辖区内设置了五个州。前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根据《晋书》和《资治通鉴》相关记载,可知南燕辖域,北至黄河,南至今临沂,西南至今泰安,东临大海,统治范围不出今山东一省,完全处于黄淮海地区范围之内。史籍未载南燕政权的总户口数,只能根据一些零散材料作个大致估计。
    慕容德离开邺城、逃往滑台时裹挟“民户四万”,再从滑台东迁青州时又驱掠多少民户,史乘阙如。《晋书·慕容德载记》说,德自滑台出发,“引师而南,兖州北鄙郡县悉降,置守宰以抚之。存问高年,军无私掠,百姓安之,牛酒属路。德遣使喻齐郡太守辟闾浑,浑不从,遣慕容钟率步骑二万击之。德进据琅邪,徐兖之士附者十余万,自琅邪而北,迎者四万余人。……钟传檄青州诸郡曰:……皇上……以七州之众二十余万,巡省岱宗,问罪齐鲁。……孤以不才,忝荷先驱,都督元戎一十二万,皆乌丸突骑,三河猛士,……,浑闻德军将至,徙八千余家入广固。诸郡皆承檄方降于德。”(注:《晋书》卷127, 《慕容德载记》。)笔者以为,慕容钟檄文显然有夸大其辞,前说以慕容钟率步骑二万击齐郡,檄文却说是“都督元戎一十二万”,“皆乌丸突骑,三河猛士”,分明是虚张声势。檄文谓“七州之众二十余万”,愚以为,即使慕容德此时已真的拥有20余万人,也当是包括沿途招降纳叛的民众和军队,并不是自滑台出发时随行的人数。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九月,东晋权臣桓玄“将行篡逆, 诛不附己者”,致使驻守北边的不少军政首领纷纷投奔南燕,中书侍郎韩范疏请乘机“拓境开疆”。慕容德“于是讲武于城西,步兵三十七,车一万七千乘,铁骑五万三千,周亘山泽,旌旗弥漫,钲鼓之声,振动天地”(注:《晋书》卷127,《慕容德载记》。)。 这是广固城西的讲武现场,肯定不是南燕的全部兵力。有人据此估算南燕为30万户(注: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鄙以为,南燕实际户数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南燕境内尚有许多“长复不役”的户口。《晋书·慕容德载记》说,“百姓因秦晋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依托城社,不惧熏烧,公避课役,擅为奸宄”,慕容德“巡郡县隐实,得荫户五万八千”。《资治通鉴》将此事记于兴元二年,说:“备德优迁徙之民,使之长复不役,民缘此迭相荫冒”云。(注:《资治通鉴》卷113,晋安帝元兴二年。)
    既然荫冒由来已久,括户也难以在短时期内得以彻底完成。后燕时,慕容宝即位,“遵(慕容)垂遗令,校阅户口,罢诸军营分属郡县”。南燕情况也不例外,刘裕在安帝义熙五年北讨南燕时,有人建议“芟除粟苗”,坚壁清野,以困客军,南燕主慕容超则认为:“京都(即广固城)殷盛,户口众多,非可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注:《晋书》卷124,《慕容宝载记》;卷128,《慕容超载记》。)
    纵观十六国时期先后出现在黄淮海地区诸政权的户口情势,大致呈现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较之魏晋,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第二,人口流动现象严重。黄淮海地区是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人口相对集中,所以成了各军事力量争夺的主要对象。各政权掳掠裹挟来大量少数族人口,而土著居民大量出逃或被徙出。此外,还有不少人口在饥荒和战乱中丧生。
    第三,居民成份复杂。除匈奴、鲜卑、羯、氐、羌而外,还有不少其他族人相继进入该地区,他们历经了长期的居无定所,对农业生产事业自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第四,局部地区、特别是某些军事政治中心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过户口相对集中,促使经济发达的情况,南燕国内“麦禾布野”,“余粮栖亩”(注:《资治通鉴》卷113,晋安帝义熙五年。), 呈现出短暂的复苏繁荣气象。所以,对十六国时期的户口与劳动力状况,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