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李卫与清代前期的盐政(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档案》 张小也 参加讨论


    从浙江总督卸任之后,朝廷本有意令李卫任刑部尚书,大概是因为更看重其管理地方事务的才能,即授直隶总督。
    但是,李卫在直督任上没有如在云南和浙江地方那样,在盐务上有更多的作为。因为直隶属长芦盐区,该盐区是清代最重要的盐区之一,范围包括直隶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在盐课收入中的地位仅次于两淮。所以长芦盐务和两淮盐务一样,向由专门的盐官--长芦巡盐御史(即盐政)管理。作为地方官,李卫只是将盐务作为一般地方性事务来处理。但是他仍然关心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直隶推广他在浙江时实行的老少牌盐制度,规定近场老少贫难之人每天可以背盐四十斤售卖度日,并发给烙牌为凭,以杜奸贩大量走私盐斤。特别是他平息当时长芦盐区扒抢盐斤风潮时的做法和态度,很值得写上一笔。
    乾隆初年,长芦盐区的滩场爆发了长时间的哄抢盐斤的风潮。盐政三保在乾隆元年三月的初五日、初七日、十七日连续奏报:“滩坨产盐之处,竟有不法奸徒盗扒兴贩,肆行无忌……长芦之沧州、静海、天津等处滩广盐丰,枭贩更甚。”(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盐务项档案,乾隆元年三月初五日三保折。)其中,严镇场坨盐被百十余人盗扒了一千三百余包,越支场被三百余人盗扒了一万七千余斤,芦台场也被百十余人盗扒了一千余包。而且骚动起来的人数越来越多,发展成“纠哄多人”打抢盐店,动乱的地区范围也逐渐扩展。
    李卫以总督身份派兵拨将,协助三保平息这场风波,本是其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可贵的是,他强调对于派拨的兵弁,需要“各给一月盘费,不许丝毫短价病民”。他还在奏疏中指出:官府近期正在裁撤盐商私雇之巡役,这本来是一桩德政,因为这些巡役往往狐假虎威,祸害百姓。但是,这一举措实施之际,发生了哄抢盐斤的风潮,则必须格外留意,因为这些人“若一旦失养,听其聚散,即转而为枭,贻害更甚”。所以妥善的办法是“分其势以安其身,渐次消除”(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盐务项档案,元年三月十七日李卫折。)。他在指挥各府州县追归失盐时,持着一种相当宽厚的态度,认为参与抢盐的人大都是一般平民,不是积惯盗贼,如严加拷掠,“恐抢盐之人畏情惊慌……致有逃遁,抛失农业”。于是饬令各级地方官“晓谕乡总地保,令其自首免罪,概不深究”。李卫以他对民情的深切体会,稳妥而坚定地平息了这场风潮,百姓们得到安全保证以后,“将盐纷纷交还商店。”(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盐务项档案,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李卫折。)
    天下之事,是非自有公论。李卫在盐政上的作为,在当时即有口碑。
    首先,由于其业绩卓著,皇帝对他非常器重。雍正皇帝赞扬他:“操守廉洁,办理事务为国家出力,实所罕见。”(注:《雍正朝起居注》,雍正六年三月十五日。)在把他和其他官员做比较时,也每有赞誉之辞。雍正六年,云南巡抚杨名时离任,要求将盐务赢余银两修河道以为德政,雍正说:“滇省盐政、铜厂弊端种种,皆系李卫到任之后极力整顿者,……(杨名时)更有何颜言及盐余银两也?”(注:《雍正朝起居注》,五年六月十五日。)李卫离任后的浙江盐政又渐不如前,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之上谕曰:“从前督理盐务,惟总督李卫管理两浙时恤商裕课,事事妥协,实无出其右者。程元章接任之后……两浙盐务虽不致于敝坏,闻渐不如前。”(注:《雍正朝起居注》,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连乾隆皇帝也认为:“两浙盐务向来废弛,李卫时尚好”,程元章则大不如李卫(注:《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元年二月二十日。)。在李卫任职直隶总督,对盐场附近地区冒充贫难的奸贩进行识别清理时,乾隆皇帝褒奖说:“李卫陈奏种种弊端与朕所闻无异,……李卫所奏办理之处宽严得宜,甚属妥协,……李卫此奏足见实心办事,甚属可嘉,着交部议叙。”并责问时任长芦盐政的三保:“职司盐政,身亲其事,何以目睹地方情形,并不奏闻?”(注:《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元年三月初三日。)
    其次,因为他在任时政绩卓著--其中也包括疏理盐务,造福一方,人民得其恩惠,爱戴非常。继任浙江总督李灿在奏报李卫离任时的情景时说:“李卫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起程,老幼百姓拥护道旁,目击人情正切。”(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九年十二月初七日李灿折。)雍正十二年,已督直隶的他与户部尚书海望一同到浙江查看海塘,“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应天。”(注:钱仪吉《碑传集》卷六十九。)足见他在浙省人民心中的地位。
    应该看到,李卫之功绩除了个人素质之外,也还有着重要的客观条件,那就是雍正皇帝对他始终如一的支持,使他可以无所顾虑,大胆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李卫乃雍正皇帝爱臣,且为人直率,易于招怨,他深知世宗在世时自己还有皇恩眷顾,在新朝的命运则有些难测。因此,雍正皇帝驾崩后,他“入谒梓宫,跪伏大恸,晕绝不能起”(注:钱仪吉《碑传集》卷六十九。)。乾隆皇帝虽对他温言抚慰,并对他在直隶的政绩大加赞扬,但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虽仍屡屡建言,却再也不能如雍正朝时一般大刀阔斧地实现抱负了。乾隆皇帝在解决他和其他官员的矛盾时说:“以督抚大吏,胸无主见,宽严互异,必致禁令废弛。务去偏私锢习、迎合揣摹之见,各以大中之道佐理平康之治!”(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盐务项档案,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李卫折。)这道上谕并不是给李卫一人的,但和雍正上谕中全心的鼓励之意比较起来,其迥异之处已使李卫颇觉悚然。
    此外,李卫对盐政的整理,大多是本着当时盐法的原则来进行的,以他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盐政的四个目标任务。但是,其措施没有触及到清代盐法的根本弊端,所以在离开了他的指挥后,盐政往往就又趋于紊乱。如浙江发给近场老少贫难之人烙牌,严格管理以杜奸贩的办法,在他离任后,造成了对当地普通百姓的危害。顾成天对此发表反对意见:“本朝悬场三十里之内无官盐店,听民间自为买卖,不设巡逻,三十里之外则以私盐罪之。自浙督李卫更定盐政而后,灶不得私煎,民不得私买,就场立店,就场巡逻,宿奸枭猾串通文武缉役,大舟兴贩,往来如常,而肩挑背负自三五十斤至数斤以内者老弱妇女悉罹于法,问徒者不计其数。”(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财政类盐务项档案,无确切时间顾成天折。)并且各地的老少牌盐越来越成为私枭的盐源,终于导致乾隆四十二年山东峄县大案的发生,接着政府对该制度进行了彻底取缔。显然,李卫“更定盐法”的效果,不如陶澍化千万私枭为合法商贩的票盐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