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这一时期是敦煌石窟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目不暇接,学术观点日新月异。尤其是敦煌研究院作为敦煌石窟研究的主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文革”以后,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1982年《敦煌研究》创刊发行,1983年开始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1984年将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段文杰任院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历史、考古研究人员来到敦煌,献身于敦煌事业,敦煌石窟研究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使敦煌石窟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悠久历史、艺术价值,逐渐得以揭示、说明、解读。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发表在150多种图书与2000多篇论文中, 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这一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的情况。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以敦煌研究院为主,对这一时期在石窟研究中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作一简单介绍: (一)石窟内容调查、登录和石窟报告工作 石窟内容调查、登录和石窟报告工作是石窟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至70、80年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再次复查、校勘、增补,凝结了几代人心血的重要研究成果--《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等终于问世,它使敦煌石窟变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每个石窟的内容和布局,详细具体,一目了然,为学术界研究敦煌石窟提供了最权威和实用的基础资料。[39] 这一时期国内外又出版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学术成果,既向研究者提供了资料,又做了相当有深度的研究,如敦煌研究院的《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艺术》等。国外则将斯坦因、伯希和在敦煌骗购的藏经洞版画、绢画、麻布画、粉本、丝织品、剪纸等一些美术精品,选印出版,成为研究敦煌艺术的重要资料集。[40] 敦煌石窟是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为了永久地保存这些珍贵的资料和历史的文化信息,必须有计划地做好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工作。这项工作必须对每个洞窟的建筑、彩塑、壁画,以及附着的题记、碑刻、铭记等全部资料,采用测量、绘图、照相、文字等记录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收集整理,并对洞窟的创建、改建和年代,彩塑和壁画的布局、题材、内容、特点、制作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探讨。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也是一项艰巨浩繁的系统工程。为了全面、系统、科学地保存敦煌石窟资料,推动敦煌石窟全方位深入的研究,满足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对敦煌石窟资料的需求,敦煌研究院根据敦煌石窟洞窟分布排列及石窟形成过程的复杂因素,以洞窟建造的时代前后序列为脉络,结合洞窟布局形成的现状,拟定了编辑出版多卷本《敦煌石窟全集》的长远规划。现在已组织研究和技术人员,对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几组洞窟,进行了测量、绘图、照相、文字记录,编写了记录性考古报告,并探讨了洞窟的时代和特点,为下一步石窟研究做了准备。 (二)石窟遗址和洞窟的清理发掘 1979~1980年恢复了60年代中断的莫高窟南区窟前殿堂遗址发掘。此次在莫高窟南区南段的窟前发掘,清理出的第130窟窟前下层遗址,是莫高窟窟前规模最大的铺砖殿堂建筑遗址。此后将几次的发掘整理出版了发掘报告。[41] 于1988~1995年,对北区洞窟的大规模清理发掘,是又一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为揭示莫高窟的全貌和营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莫高窟北区长达700 米崖面上已暴露和被沙淹埋的全部洞窟进行清理和发掘,探明该区共有洞窟248个(含已编号的第461~465 窟),基本上弄清了每个(或组)洞窟的结构、 使用状况、功能和年代。其中有僧众生活的僧房窟、修行的禅窟、仓储的廪窟、葬身的瘗窟等六种,形制有别,功能不同。洞窟的分布大致是,北朝从该区南部开始开凿,隋唐的洞窟分布在中部,西夏之后的洞窟集中于北部。清理中还出土了不少遗物,有汉文和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回鹘文木活字、钱币、木雕、浮塑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遗迹和遗物说明北区是僧众活动的区域。[42] 莫高窟南区遗址和北区洞窟的全面清理,既揭示出了莫高窟在漫长的营建过程中外貌景观的变化,也揭示了莫高窟4~14 世纪不仅持续不断地修建了众多的礼佛窟,而且还修建了僧众从事修行和生活的石窟。两种不同性质、功能的洞窟既作了分区布局,又组成了统一、完整的石窟寺。这些考古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莫高窟的性质、功能和营建历史。 (三)石窟的断代与分期研究 搞清洞窟的建造年代、分期也是石窟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些中外的专家、学者曾为此做过一些有意的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敦煌研究院对洞窟分期断代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大量没有纪年的洞窟,采用考古类型学和层位学的方法,对洞窟形制结构、彩塑和壁画的题材布局、内容等区分为若干不同类别,分类进行型式排比,排出每个类型自身的发展系列;又作平行不同类型系列的相互比较,从差异变化中找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将类型相同的洞窟进行组合,从雷同相似中找出时间上的相近关系,并以遗迹的叠压层次关系,判断洞窟及其彩塑、壁画的相对年代。又以有题记纪年的洞窟作为标尺,结合历史文献断定洞窟的绝对时代。我们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唐前期、唐后期、回鹘、西夏等时代洞窟的分期断代,特别是排出了一批北周、回鹘洞窟。同时揭示出了莫高窟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43]以同样的方法,对莫高窟北周时期洞窟作更进一步的分期排年,再找出这个时期十余个洞窟年代上的先后关系。[44]对莫高窟中心塔柱窟除作分期和年代探讨外,还透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探讨此类洞窟的渊源和性质,对石窟考古做出了重要贡献。[4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