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每个洞窟都是由彩塑、壁画和建筑三者结合成的整体,其内容的组合与布局,都是按照中古时期当地的佛教思想和佛教信仰、艺术审美统一规划制作而成的。过去由于历史的和认识的局限,对点和面的研究较多,尽管已开始将洞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有些是介绍性的,有的还深度不够。为了加强敦煌石窟的整体研究和综合研究,今后要加强对个体洞窟的基础研究,对每个洞窟进行佛教、艺术、历史的综合研究,探讨每个洞窟或每一组洞窟的题材内容、佛教思想、性质、功能、艺术特点等。 4.敦煌处于古代中西交通咽喉之地,是东西文化的集散地,敦煌高度发达的汉唐文化是敦煌和河西走廊文化的根基;同时,敦煌又受到西面印度、西亚、中亚、西域文化的影响,周围又同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千年的敦煌石窟就是东西文化及多民族文化持续不断交流、融合、发展的产物。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渗透到敦煌石窟的建筑、彩塑、壁画的各个方面。敦煌文化有着丰富的东西文化交融形象材料,因此,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产物的敦煌石窟,必须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内容和型式各个方面所受到的东西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具体影响,影响的具体来源、背景、路线、内涵,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找出敦煌石窟自身独有的特点和价值。 5.研究方法和手段更新。由于敦煌石窟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为了推动敦煌石窟深入地研究,必须运用考古学、图象学、文献学等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要多种学科、不同方法结合研究。敦煌石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表现佛教思想的石窟艺术,石窟中的佛教图象是一种表象,要了解它深刻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就必须利用佛教典籍、历史文献、画史资料去分析探讨,因此,敦煌石窟的研究必须使历史、佛教、艺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本身很强的多元性与综合性,有效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去攻克重大研究课题,使石窟研究有新的突破。因为通常研究者个人的精力、时间、学识是有限的。现在研究成果不断大量涌现,现代的信息手段不断更新,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及时地沟通、交流、吸纳研究的新成果。 收稿日期:1999-11-22 【参考文献】 [39]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M].文物出版社, 1982;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内容总录[Z].文物出版社,1996;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Z].文物出版社,1986. [40]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共五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东京:平凡社,1982~1987年;敦煌研究院、江苏美术出版社。敦煌石窟艺术(共22册)。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1998;[英].韦陀,[日本]上野阿吉。西域美术(共三册。英国博物馆、日本讲谈社联合出版,1982~1984;[法国]吉埃,[日本]秋山光和。西域美术(共二卷),法国集美博物馆、日本讲谈社联合出版,1994~1995. [41]潘玉闪,马世长。莫高窟前殿堂遗址[M].文物出版社,1985. [42]彭金章,沙武田。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清理发掘报告[J].文物,1998(10);彭金章,王建军。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所出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综述[J].文物,1998(10);史金波。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J].文物,1998(10)。 [43]樊锦诗,关友惠,刘玉权。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J].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J].刘玉权。敦煌莫高窟、 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的分期[J].敦煌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44]李崇峰。敦煌莫高窟北朝晚期洞窟的分期与研究。(未刊) [45]赵青兰。敦煌莫高窟中心塔柱窟的分期与年代。(未刊); 塔庙窟的窟形式演变及其性质[A].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C].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46]史苇湘。关于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A]. 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1982. [47]贺世哲。从敦煌莫高窟供养成人题记看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J].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48]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 [49]樊锦诗,马世长。莫高窟北朝洞窟本生、因缘故事画补考[J].敦煌研究,1986,(1) ;史苇湘。敦煌莫高窟中的福田经变[J].文物,1980,(9);樊锦诗,梅林。榆林窟第19窟目连变相考释[J].敦煌研究院。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C].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