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之二)(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敦煌研究》 樊锦诗 参加讨论

佛教石窟艺术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每个石窟中的一尊像、一铺壁画,将其精心组合布局,安排在同一个空间里,都有其特定的宗教涵义和功能,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题材组合。因此,必须对每一洞窟的内容和艺术进行整体研究,了解这些作品在同一洞窟中组合的关系和佛教义理,以及将它们组合在一个洞窟内的社会历史原因。一些专家、学者在对敦煌石窟内容全面、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莫高窟第45、61、254、249、285、290、428……窟,榆林窟第25窟等一批不同时代的代表洞窟,以洞窟为单位,进行历史、艺术、佛教内容的综合研究。[67]一些台湾的专家、学者也成绩斐然。[68]
    上述佛教内容与不同专题的研究成果,为近年开始的佛教类、社会类、艺术类的28个专题分门别类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方位的敦煌石窟专题研究,系统地汇集了敦煌石窟各专题的全部资料,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分析,揭示敦煌石窟各个领域的丰富内涵和珍贵史料价值。这项研究成果,在新的世纪已由敦煌研究院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辑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专题篇》陆续出版。
    (五)敦煌石窟与历史的研究
    包括精神活动在内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敦煌石窟的产生、发展、衰亡,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有其自身的兴衰史。敦煌在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可是正史记载既稀少又简略。一些学者通过对敦煌石窟的调查研究,结合敦煌文书和历史文献,研究石窟的营建历史,探讨了敦煌地区的社会史、佛教史、文化史、民族史、中西交流等,为研究敦煌历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关于敦煌石窟的营建史,向达、宿白、金维诺、贺世哲等先生曾在不同时期,利用史籍、遗书、供养人题记、窟前发掘资料等,先后对莫高窟建窟的起源、洞窟的营建、崖面的使用、一些洞窟建造的具体年代和窟主等问题,以及各个时期莫高窟营建的历史背景和营建活动等都进行过分析和探讨。马德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石窟4~11世纪的营建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地叙述了莫高窟的创建、营造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写出了总结性的专著《敦煌莫高窟史研究》。[69]
    关于敦煌石窟与敦煌世族的关系。从4~11世纪, 敦煌各个时期的各级统治集团、官宦、高僧、世族、民间社团、庶民家族、过往行客等各个阶层的各类人物都参与了莫高窟的营建。通过他们在各个时期对莫高窟的营建活动,可以探讨他们之间以及与敦煌石窟的相互关系。如施萍婷《建平公与莫高窟》,考证了建平公其人在敦煌的任职时间,建平公与敦煌石窟的关系,判明了建平公所开之窟为莫高窟第428窟。[70]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世族与石窟》,从总体上剖析了敦煌的索、阴、翟、李、张、曹等豪门大姓的族源,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相互间的姻亲关系,并探讨了绵延有绪的敦煌世家豪族与敦煌石窟营建千年不衰的关系。[71]贺世哲《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校勘》,贺世哲、孙修身《瓜沙曹氏与莫高窟》等,从张氏、曹氏世系及归义军政权每位执政者的生平和在瓜(安西)、沙(敦煌)的统治,研究了他们的建窟活动与佛教信仰。[72]
    关于敦煌石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归义军时期,由张氏、曹氏世系及每位执政者,在瓜(安西)、沙(敦煌)的建窟活动,揭示了他们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并通过西夏石窟壁画和西夏文材料,探讨了西夏党项羌统治瓜沙的历史状况,西夏政权的政治、经济、佛教,它与汉族、吐蕃、回鹘的文化交往。从敦煌石窟划分出的一批回鹘洞窟[73]和出土的回鹘文书研究[74],看到沙州回鹘为保存发展自身力量,东与中原、宋、辽、金王朝,瓜沙地区与曹氏政权、西夏政权,内部与甘州、西州回鹘的错综复杂关系,勾画了沙州回鹘的出现、发展、消亡的历史面貌。探讨了沙州回鹘的佛教和文化。并从历史、宗教民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这对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敦煌石窟建造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研究吐蕃,回鹘、党项羌、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敦煌的活动,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中西文化交流等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对敦煌壁画中的出征仪仗制度、家俱等进行了研究。敦煌石窟规模宏大,拥有8百余个洞窟,5万余平方米壁画,2千余身彩塑,营建时期自4~14世纪,长达千年之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壁画佛教题材就有尊像画,本生、佛传、因缘故事,佛教东传故事,经变画和中国传统神话等5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十多种题材不等;社会文化科技内容有民俗、服饰、生产、科技交通、军事、体育;艺术内容有人物画、动物画、山水、图案、音乐、舞蹈、飞天、建筑等。上述壁画内容为研究中古时期佛教、社会、文化、艺术、科技历史等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
    
    一百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经历了资料登录整理、画面解读、内容考证、专题探讨、综合研究等,出版了一大批学术论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个世纪的敦煌石窟研究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加强。
    1.进一步做好资料工作。深入的研究要以占有充分的资料为基础,敦煌石窟已出版了不少图像资料,但是,都是局部的、片段的,要作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资料,这就必须细致地、系统地做好石窟资料的整理,尤其做好石窟档案。
    2.在20世纪敦煌石窟的佛教类、社会类、艺术类的各个专题都已开始研究,有的专题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总体上单个专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每一类专题的内容莫不材料丰富,时间绵长,都应该作为一部专史来研究。因此,每个专题都必须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系统搜集、整理资料,综合文献分析考证,联系其他地区的同类资料,才能全面准确的解读壁画;深入认识敦煌石窟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为敦煌石窟的整体研究、综合研究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充实和丰富中国佛教史、文化史、科技史的材料及其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