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司马光集版本渊源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豫 参加讨论

南宋李焘编《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引光章奏148篇、书启1篇、佚章奏11篇,凡160篇。李焘卒于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 其《长编》成书于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以前,只能见到刘峤刊《文集》。核其内容:《文集》有后注,《长编》有,《传家集》无;《文集》无确切题注,《长编》无,《传家集》有。故李焘《长编》注明来自光集的,即来自《文集》。《长编》中有11篇佚文,多注有出处,来自实录,范冲之孙范华果处,有极个别未注明者,待考。
    邵博《闻见后录》卷4、卷23中出现了《传家集》名, 按邵博卒于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见不到司马伋刊《传家集》,疑因《文集》手稿因光传康,康殁,晁说之得之授谢克家,克家交刘峤刊之,以“传家之集”故云“传家集”。又《闻见后录》卷4云:“予家旧藏司马文正公隶书《无为赞》,按公《传家集》无之。”今《文集》、《传家集》均收有此篇,放在《迂书》类,未放在《赞》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馆臣评《闻见后录》疏漏错误不少,疑邵博随手而记,未细检点故也。
    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有衢本、袁本,都来自蜀刻本。袁本之前志即蜀刻4卷本, 约刊于淳熙七年(公元 1180 年)至十一年(公元1184年)间。衢本系姚应绩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前在蜀4 卷本基础上之增补本,袁、衢二本均保持了于“构”注“太上御名”之避讳。二本之初刊本均刊于淳熙十四年前。袁本前志4卷下著录:“司马文正传家集八十卷……集乃公自编次。公薨。子康又没,以道得而藏之,中更禁锢,迨至渡江,幸不堕,后以授谢克家,刘峤得而刻板上之。”此与刘峤序云合,袁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即《文集》。衢本卷19著录基本同上,删去了“八十卷”3字,末尾增加了“今光州有集本”6字。衢本今所传者,已非姚应绩20卷本之初刊本,而距初刊60年后,即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游钧依其大父及严君在嘉定时因摹而所藏姚应绩20卷本付梓,马端临《文献通考》引衢本也无“八十卷”3字,而末尾有“今光州有集本”6字,马端临所依本也非初刊本,即游君重刊本。有关以上9字的变化是姚应绩初刊本已有, 还是在初刊与重刊之间有人所加,游钧之大父及严君“好藏书”,故对版本较熟悉,增补是可能的,以此为前提,论证衢本增6字删3字之意义:(1)如按衢本云:“今光州有集本”此条系晁氏或姚应绩淳熙十四年前所写。那么,则可以推知晁氏所见刘峤《文集》,或姚应绩所见司马伋补刊重印本《文集》,初刊《传家集》是“光州刊本”,而事实是《文集》初刊与补刊重印、《传家集》初刊皆在泉州,假设不成立。(2)如“今光州有集本”系嘉定以后游钧大父或他人或游钧所加, 则对衢本增6字删3字可作出一个简单的勾勒: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司马遵重刊《传家集》80卷本,后有人改编嘉定本卷数而未增任何内容为100卷本刊于光州, 时游钧大父,或他人,或游钧见到此100卷本,而未见司马光集80 卷本(正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只见100卷而未见80卷),认为“八十卷”3字有误,但又犹豫,故删去3字,而未添“一百卷”,存疑,于末尾又加注“今光州有集本”6字。衢本删3字增6字殆系嘉定以后,100卷光州改编本《传家集》刊出后, 至淳祐九年间某人所作。其所著录,光州刊100卷本,与《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同。
    宋刊100卷本《传家集》来自嘉定司马遵重刊《传家集》80卷本, 笔者有另文考证。今北京大学李氏书目所藏“清抄宋原一百卷本”,与明成化《传家集》80卷本相核,内容完全一样,不同者,卷数而已。
    注释:
    ①[宋]范纯仁《范忠宣公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本1104册,第10卷,5页。
    ②(12)[宋]苏轼《东坡集》,民国25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卷36,第1页。
    ③⑤⑥[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光绪广雅书局本,卷102。
    ④《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本,卷208,第782页。
    ⑦《宋史》,卷19,第359页。
    ⑧[清]王昶《金石萃编》,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清嘉庆本,卷145,5页下。
    ⑨[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刑法二之八八,第6539页。
    ⑩[明]解缙等《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卷22536,第7873页。
    (11)[宋]汪藻《浮溪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本第1128册,卷25,第5页。
    (13)(20)[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卷22,第860页。
    (14)[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袁本)》,现代出版社1987年《中国历代书目丛刊》本,第1007页。
    (15)(16)(17)(1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铅印本,卷6,第149页、第154页、第157页、卷16,第341页。
    (19)[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现代出版社1987年《中国历代书目丛刊》本,第1224页。
    (21)(26)(36)(37)[宋]朱熹《晦庵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本第1146册,卷76第15页。
    (22)(24)(25)(28)(29)[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民国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本,卷首序。卷五,《和景仁缑氏别后见寄……》诗。卷九,《玉徽亭》诗。卷二,《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卷三,《括苍石屏》诗。
    (23)[民国]傅增湘《藏园东游别记》,民国19年(1930)12月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2号。
    (27)此处与《北图善本书目》、《北图征求意见稿》著录《文集》情况略有出入。北图仅著录:卷一至四,卷七十七至八十由卢雍所补。
    (30)[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商务印书馆1959年《明史艺文志补编》本,第203页。
    (32)(33)(34)[明]司马晰《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明万历年间家刊增补本,卷1,9页上。
    (35)[元]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后序》,中华书局1956年《资治通鉴》点校本,第20册末。
    (38)[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点校本,第228页。
    (39)[宋]洪迈《容斋随笔》,台湾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本第851册,卷9。
    (40(41)(42)[宋]司马光《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苏州知府李廷美成化二十三年(1487)重刊本,卷79,第1页上。第4页下。卷5,第2页上。
    (43)[日]岛田翰《古文旧书考附访余录》,藻玉堂1903年铅印本,明钞本《传家集》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