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隋文帝弑君与被弑说考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韩昇 参加讨论

如果说文帝临终前发现太子与宣华夫人有私,那倒有可能。但要重新改立太子一事,又成了另一桩疑案。当年废黜杨勇,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对高熲等朝臣发动政治清洗,其负面影响一直无法消除。而此时,杨广与杨素已经控制朝政,羽翼丰满,这种局面不是躺在病床上进气少、出气多的文帝所能改变的,如后述,文帝至死都是清醒的,因此,他若对眼前的丑事感到愤怒,自可理解。关键的是身边的柳述和元岩很可能利用此事大做文章。
    柳述是文帝的女婿,十分得宠,晚年跟随文帝左右,成为沟通宫省之间的桥梁。但他没有什么功勋,又恃宠傲慢,欺凌朝臣,引来不少反感。重要的是,他看不惯杨素跋扈,每凌辱之,并在文帝前揭杨素之短,促使文帝对杨素颇起戒心。故柳述与杨素势同水火。在文帝发现太子的丑事时,在场的是柳述和元岩,他们正好是太子与杨素的对立派,趁势火上加油,力劝文帝废黜杨广,重立杨勇,试图夺取朝政。因此,所谓废立太子的斗争,实际上是杨广、杨素一方与文帝宠臣柳述一方的权力之争。
    但是,双方的实力实在悬殊,柳述不过是狐假虎威,哪里是杨广的对手。杨广迅速调来东宫卫士,在宇文述和郭衍率领下,控制了仁寿宫,逮捕柳述和元岩,撤换所有禁卫。至此,杨广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清除了对手,文帝的话连寝宫都传不出去。这下子他完全可以放心地服侍危在旦夕的父亲,为其尽孝,不至于蠢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害父亲。我曾长途到坐落于今陕西省麟游县的仁寿宫遗址考察,在深山老林的环抱中,炀帝与杨素的卫兵一旦控制宫禁与交通,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炀帝当不会丧心病狂到谋杀垂死的父亲,授人以致命的把柄。反过来,后人不齿炀帝的品行,故对当年深山深宫里发生的事也产生怀疑。冷静分析,当年如果发生变故的话,则应是隋炀帝和杨素为确保顺利接班而清除异己,控制仁寿宫而采取的行动,打击的对象是政治对手而不是自家父亲,性质是政权交接而不是桃色事件。
    实际上,自从文帝病倒仁寿宫以来,炀帝和杨素等人就为权力的安全交接而日夜操心。《隋书·杨素传》记载:
    及上不豫,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入阁侍疾。时皇太子入居大宝殿,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录出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遂发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谋之于杨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议论。
    这段记载应比较客观而接近事实真相,其中关于杨素在寝宫外,炀帝在寝宫内;以及杨素矫诏帖东宫兵士上台宿卫等细节,都与宫规及调发兵士的制度符合,同时也解释了经过宫中撤换卫兵的骚动,与文帝逝世的巧合,偶然因素凑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后人的疑窦。
    实际上,就是以隋为鉴的唐太宗君臣,也没有一人指控炀帝弑父。当年,如火如荼的隋末大起义,成千上万的民众揭竿而起,不少隋朝官僚也趁势反叛,在全国上下一派声讨隋炀帝的声浪中,竟然没有一人揭露炀帝弑父这一富有鼓动力的罪行以壮大自己,可知当时并没有炀帝弑父之说。
    而且,被后人指控为杀害文帝的凶手张衡,史书称他“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他为炀帝出谋划策,夺得太子之位。炀帝上台后,打算建造汾阳宫,他进谏道:“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结果招致炀帝疏忌,后因谤讪朝政而被赐死于家。唐高祖李渊“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注:引文均见《隋书》卷五十六,《张衡传》。)如果张衡果真是弑君凶手,那么,唐高祖决不会为他平反,更不会给他“忠”的谥号,因为这是国家赖以维持的伦理道德问题,决不容有丝毫的含混。
    宫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当然让文帝满心凄楚,但他并没有糊涂。在病榻上,他清楚地记得来仁寿宫前卢太冀的再三谏阻,他甚至记得卢太冀本姓章仇,于是,他唤太子广到床前,交代说:“章仇冀,非常人也,前后言事,未尝不中。吾来日道当不反,今果至此,尔宜释之”。(注:《隋书》卷七十八,《艺术·卢太冀传》。)
    文帝最怀念的还是独孤皇后,看来,相会的日子在即,他把当年建筑皇后山陵的何稠也叫到跟前,嘱托道:“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而后,他搂着太子广的脖子叮嘱道:“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注:《隋书》卷六十八,《何稠传》。)
    作完一系列后事交代之后,文帝才与世长辞。如此从容的临终嘱托,表明他死的自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