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宋官制对高丽前期王朝官制之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 龚延明 参加讨论

我在《高丽国初与唐宋官制之比较》(注:龚延明:《高丽国初与唐宋官制之比较》,载《韩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中,曾把高丽王国太祖至光宗朝(公元918-975年)划为高丽王国官制史的草创阶段,而把景宗至元宗朝(公元976-1274 年)视为新官制定制阶段。这个阶段的官制,与中国唐宋官制进行比较,即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由于这一时期官制内容丰富、范畴较广,本文讨论范围限定于两国中枢机构的比较,至于中央机构其它部分与地方机构设官分职之比较,俟另撰专文。
    高丽王朝前期的新官制,始自成宗“改官号”、“百僚朝会,一依中国及新罗之制”(注:《东史纲目》卷六上成宗文懿王春三月,〔韩国〕景仁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奠定了官制改革基础;后经文宗、睿宗调整,一代之制,于是大备。高丽前期王朝官制的明显特点,从设官分职到官阶、差遣、检校官、职名、勋阶、食邑、章服等等诸多范畴,皆风从中国之制,并随中国王朝更替、官制变动而予以调整。同时,高丽王朝在采用唐宋官制模式过程中,也根据本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所变通与更改,使之适合于本国国情,更便于推行与管理。
    高丽王朝初建之岁,当中国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 太祖王建慕华夏文化,“略仿唐制”,于次年“立三省”(注:郑麟趾:《高丽史·百官志》一,朝鲜平壤出版社1957年版。)。唐代三省,为五代所沿用,省名为中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而太祖虽立三省,其名另取,分别为内议省、广评省、内奉省。但此时,尚未摸清唐后期三省实权已转移到“中书门下”,故仍以三省地位为最高。太祖天授十四年(公元931年),“冬十二月, 行宋年号”(注:《高丽史·太祖世家》。),高丽王朝接受宋朝皇帝册封,双方通使往来。此后,北宋所行用的官制,日渐为高丽王朝所熟悉、采用。
    公元982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高丽王成宗王治即位。 是年春三月,“改百官号”,“大新制作”。中枢机构采用北宋前期之制。宋制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省)名义上仍然设置,但并非中央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予朝政”(注:《宋史·职官志》一《总叙》,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又,[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职官一之一七《三省》:“中书门下在朝堂西,榜曰‘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又有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而另设“中书门下”(政事堂)为最高政务机构(宰相治事之所),“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全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注:《宋史·职官志》一《总叙》,中华书局1997年点校本。又,[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职官一之一七《三省》:“中书门下在朝堂西,榜曰‘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又有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成宗改官制,即合内议省、广评省为“内史门下省”(相当于宋之“中书门下”),成宗十五年改“内史门下省”为“中书门下省”,为中央最高政务机构,另设尚书都省(初称御事都省),为管领六部执行中书门下省成命之机构(注:郑麟趾:《高丽史·百官志》一,朝鲜平壤出版社1957年版。)。并仿唐宋之制,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初称内史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带某官:如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左仆射、参知政事等)为宰相之职。而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为宰相加官,宠元老之臣(注:〔韩〕国学文献研究所编:《丽史提纲》(亚细亚文化社刊行)卷五文宗十六年冬十二月:“以金元鼎为门下侍郎、崔惟善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七年秋月,以金元鼎为门下侍中(按:罢相职平章事,加侍中致仕)。”《高丽史》卷三《穆宗世家》:“己酉十二年,宰臣参知政事刘瑨。”《高丽史》卷四《显宗世家》:“康兆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陈为刑部尚书、参知政事。”)。
    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王旦,其所带官由中书侍郎迁尚书右仆射,本官(相当于官阶)提升了,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务)未变:
    (大中祥符四年)五月甲戌朔诏自今宰相官(按:此官,即所带官,亦称本官,起官阶作用)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者,亦于本省赴上。……先是,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王旦迁仆射,止于本厅受贺,上宠待辅臣,遂命振举旧仪。(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七五大中祥符四年五月甲戌朔,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值得注意的是,成宗新官制,凡宰相皆带它官,凡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相)”者,皆带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官,凡任“参知政事(次相)”者,皆带六部尚书中某部尚书,或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官。此种格式,源于唐,定型于宋,如唐肃宗时宰相王缙之官衔:“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注:《新唐书》卷一四五《王缙传》,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宋真宗景德二年时宰相寇准官衔:“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注:[宋]杜大珪:《新刊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二《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宋史资料萃编第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