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坛上一极大事件,论者多矣。但牛李两派的分野究竟是缘于科举与门第之争、士庶之争、新旧之争、进步与落后之争,抑或是经术与辞章之争呢?因其历时既久,所关涉人物又多,故迄今为止,仍歧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唐史研究界亦成了一个长期争鸣不休的焦点。学人立论各有其理路,本文欲于歧说纷纭中另补一臆见。 英人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述及牛李党争时,谓牛党共41人,其中郡望出身者20人,非郡望出身者5人;李党共22人, 其中郡望子孙12人,非郡望出身者7 人(注: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0页。)。颇具启发意义, 但仅此片言而已,其余语焉不详,既未具体指明何人为何地郡望,亦无详细分析和进一步的结论。笔者受此启迪,拟从士族郡望文献来重新检讨牛李党争的分野。换言之,如果李党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论是山东士族的代表,那么牛党成员的郡望分布有何地域特点?这对于形成两派分野又有何作用?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本文统计所据文献说明 关于牛李党争,唐人诗文笔记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大量记载,但较零散,且不无抵牾。晚近以来,学人对此问题探赜渐深,创获颇丰,并指出两党皆有核心人物,亦有虽涉及党争却难以党人称者,还有与两党党魁有过密切关系而实未参加党争者。如此立论似较通达全面,表明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入。但要确定两党的核心人物来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并非易事,因诸家所罗列的两派人物出入很大,并不一致,依据任何一种著述所进行的统计分析,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故本文首先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出版的涉及牛李党争的书刊中,抽选出12种有代表性的作为统计的依据。这12种文献分别是: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注: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其对牛李党争有深入考论,观点在隋唐史学界影响深远,但陈著并没有逐一开列两派名单;岑仲勉《隋唐史》(注:岑仲勉:《隋唐史》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新版。)下册亦有专节申论,因与陈著商榷,故据陈著列两派人物表,本文作为第一种统计文献。 傅璇琮《李德裕年谱》(注: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齐鲁书社1984年版。)是近年来研究牛李党争的重要成果,以其角度独特,层次较高,故对两派人物的稽考更为深入。周建国《论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兼评〈李德裕年谱〉》(注:《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 )一文据傅著进行统计,并有简单归类,本文将其列入两党要人名单者作为统计对象。 章群所著《唐史》第十一章《朋党之争》(注:章群:《唐史》(校订本)第1册,香港龙门书局1978年新版。), 一定程度上代表港台隋唐史界的观点,本文亦列为统计文献。 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9章系由迈克尔·多尔比执笔, 所列两派人物虽较少,但鉴于其论点在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亦列为统计文献。 此外,被列为统计文献的还有:胡如雷《唐代牛李党争研究》(注:《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注: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乌廷玉《隋唐史话》(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毛双民《论牛李党争》(注:收入史念海主编《唐史论丛》第5辑, 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 王炎平《牛李党争》(注: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为了使统计研究尽量客观全面,笔者将12种文献中4 种以上明确提及并划归两党的核心人物列出,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中李党被4 种以上文献划入者有李德裕、郑覃、陈夷行、李绅、李回、李让夷; 牛党被4种以上文献划入者有牛僧孺、李宗闵、李珏、杨嗣复、杨虞卿、白敏中、令狐绹、李逢吉。 二、李党成员郡望统计 陈寅恪治中古史,每每从地域与家族的视角进行审视,故多有发覆之见。他认为李德裕是赵郡人,李党成员亦多为关东士人,代表着两晋北朝以来的山东士族(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页;《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6页。)。援引者亦认为李德裕是“关东著名士族地主的后裔”,“企图挽救已经失去社会基础的门阀制度”(注: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2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9页。)。概言之,关于李德裕及其成员的划定是从士族地域分野的角度立论,认为其成员亦多为山东士族。下面据文献将李党核心人物的郡望及科举状况进行归类统计(见表一),以验证陈氏的结论。 据表一可知,李党成员中核心人物属山东郡姓士族的有3人, 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属关陇士族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属江南庶族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从量化的角度来看, 陈寅恪提出的李党代表山东士族的观点是成立的。但其中以荫补入仕的有2人, 进士入仕者有4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则沈曾植等人提出的李党重门第而不重科举的观点似不能成立(注:沈曾植之说见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卷三引,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第14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