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励冰:《〈共产党宣言〉的后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384页、第387页。 (84)徐宗勉、张亦工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 (85)(86)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38页,第344页。 (87)(88)(90)(91)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达文集》(第1卷),第63页、第61-62页,第63页,第63页,第64页。 (89)李达:《劳动者与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41页。 (92)(93)(94)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45页,第345页、第345-346页、第347页,第349页。 (95)旋:《评中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第61页。 (96)新凯:《再论共产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415页。 (97)施存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应用》,《“一大”前后》(第1册),第342页。 (98)(99)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蔡和森文集》,第75页,第78页。 (100)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达文集》(第1卷),第66-67页。 (101)(102)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蔡和森文集》,第78页,第76页。 (103)李汉俊:《我们如何使中国的混乱赶快终止?》,《社会主义讨论集》,第351页。 (104)(106)(108)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44页,第344页,第344页。 (105)陈独秀:《国庆纪念底价值》,《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78页、第278-279页。 (107)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07页。 (109)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604页。 (110)李大钊:《社会主义下之实业》,《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618页。 (111)邵力子:《再评东荪君的“又一教训”》,《邵力子文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36页。 (112)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507页。 (113)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达文集》(第1卷),第63-65页。 (114)李大钊:《社会主义下之实业》,《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618页。 (115)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506页、第506-507页。 (116)施存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应用》,《“一大”前后》(第1册),第343页。 (117)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06页。 (118)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48页。 (119)陈独秀:《〈共产党〉月刊短言》,《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98页。 (120)(121)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蔡和森文集》,第51页,第64-65页。 (122)毛泽东:《毛泽东给萧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会友》,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 (123)《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2号),《新民学会资料》,第23页。 (124)毛泽东:《毛泽东给蔡和森》,《新民学会资料》,第163页。 (125)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达文集》(第1卷),第72页。 (126)(130)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蔡和森文集》,第50页、第49页,第50页。 (127)(128)李达:《评第四国际》,《李达文集》(第1卷),第134页,第133页。 (129)陈独秀:《答黄凌霜(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466页。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