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报告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②《尚书·周书·泰誓上》。 ③《诗经·小雅·北山》。 ④李大钊:《大哀篇》,《李大钊全集》(第1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51页。 ⑤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著作选编》(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⑥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540页。 ⑦⑧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32页,第235页、第242页,第242-243页。 ⑩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392页。 (11)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45页。 (12)李大钊:《阶级竞争与互助》,《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86页。 (13)存统:《马克思底共产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7、338页。 (14)(15)陈独秀:《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114页,第115页。 (16)陈独秀:《谈政治》,《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6页。 (17)陈独秀:《对于时局的我见》,《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8页。 (18)陈独秀:《答郑贤宗(国家、政治、法律)》,《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94页。 (19)李达:《马克思还原》,《李达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20)《现代社会学》一书是李达1923年11月起任教于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时的讲义,1926年6月由湖南现代丛书出版社出版,1928年11月上海昆仑书店重新出版此书的修订版。参见宋镜明:《李达传记》,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 (21)(22)(23)李达:《社会之构造》,《李达文集》(第1卷),第246页,第326页,第328页。 (24)(27)(28)(29)(31)李达:《阶级与国家》,《李达文集》(第1卷),第329页,第322页,第341页,第337页,第342页。 (25)(30)(32)瞿秋白:《国法学与劳农政府》,《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8页、152页,第148页,第169页。 (26)励冰:《〈共产党宣言〉的后序》,林代昭、潘国华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4-385页。 (33)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99页。 (34)凌霜:《马克思学说的批评》,高军等编:《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9页。 (35)A·F:《为甚么反对布尔雪维克》,《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392页。 (36)A·D:《我们反对“布尔札维克”》,《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第358页。 (37)(38)陈独秀:《谈政治》,《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7页,第251页。 (39)无懈:《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219页。 (40)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49页、第348页。 (41)陈独秀:《答郑贤宗(国家、政治、法律)》,《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95页。 (42)(47)(49)陈独秀:《谈政治》,《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2页,第252页,第257页。 (43)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506页。 (44)李达:《什么叫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2页。 (45)(46)李达:《无政府主义之解剖》,《李达文集》(第1卷),第83页、第86页,第88页。 (48)彭湃:《告同胞》,《“一大”前后》(第1册),第348页。 (50)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45页。 (51)李达:《马克思还原》,《李达文集》(第1卷),第35页。 (5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268页。 (53)李大钊:《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358页。 (54)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505页。 (55)(58)陈独秀:《谈政治》,《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2页,第256页。 (56)渊泉:《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6页。 (57)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3页。 (59)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102页。 (60)施存统:《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陈独秀编:《社会主义讨论集》,新青年社编辑部,1922年版,第388页。 (61)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101页。 (62)李达:《无政府主义之解剖》,《李达文集》(第1卷),第90页。 (63)新凯:《再论共产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425页。 (64)无懈:《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下册),第221页。 (65)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问题》,《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第82-83页。 (66)(69)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蔡和森文集》,第50页、第72页,第51页。 (67)瞿秋白:《国法学与劳农政府》,《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第166页。 (68)李达:《马克思还原》,《李达文集》(第1卷),第31页。 (70)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107页。 (71)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103页。 (72)瞿秋白:《国法学与劳农政府》,《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第167页、第168页。 (73)存统:《马克思底共产主义》,《“一大”前后》(第1册),第338页。 (74)陈独秀:《国庆纪念底价值》,《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78页。 (75)陈独秀:《随感录》,《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312页、第313页。 (76)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273页。 (77)陈独秀:《答柯庆施(劳动专政)》,《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97页。 (78)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蔡和森文集》,第79页。 (79)(83)李达:《马克思派社会主义》,《李达文集》(第1卷),第101页,第101页。 (80)陈独秀:《谈政治》,《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第256页。 (81)李大钊:《〈国体与青年〉跋》,《李大钊全集》(第3卷),第13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