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陈寿《三国志》(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马植杰 参加讨论

以上评语指出:关羽、张飞是当时著名勇将,并有国士之风,但性格上各有缺陷,终于以短取败。马超为了争夺权势,竟不顾覆家灭族,是令人遗憾的。陈寿评论黄权、王平等说:
    黄权弘雅思量,李恢公亮志业,吕凯守节不回,马忠扰而能毅,王平忠勇而严整,张嶷识断明果。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④。
    由上可知:1、陈寿评量人物的标准是品德、器识、才能、业绩各方面都顾及;2、陈寿认为黄权等六人各有所长,但若不“遇其时”,也未能显名发迹。有的同志指责陈寿专以成败论人,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陈寿论及陈登、臧洪、吕据、朱异诸人所以功业未遂或遭罹祸殃时,也归之于“兵弱敌强”⑤,或君主昏虐,⑥并非把个人的才干智略作为事业成败的唯一原因。
    陈寿在其《上诸葛氏集表》中,说诸葛亮的“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他抄录陆凯所谏孙皓二十事时也说:“爱其指摘皓事,足为后戒”⑦。说明陈寿修《三国志》是为了“有补于当世”和“为后戒”的。正因为如此,范頵等称“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⑧。所谓“有益风化”和“有补于当世”,都是指什么内容呢?这从陈寿对人对事的记述中可以显示出来。陈寿对一国或一方首脑人物的评量标准,主要是从德性和才能两个方面著眼。他评论曹操时主要是赞扬他的才能,说曹操所以“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对孙权的评语,也只突出其“任才尚计”。至于操、权二人的品德,陈寿从未予以肯定;可是对于刘备,则多次称道他的德行和作风,例如:
    先主……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⑨
    曹公南征……先主……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⑩”
    而在《先主传》,陈寿对刘备的评语是: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可见陈寿对刘备的品性和作风甚为心折,至于刘备的机权干略,陈寿则指出不及曹操,这看法是众所公认的。蜀汉的基业比魏、吴小,但后人多喜欢刘备,而不向往曹操和孙权。这固然是由于刘备的作风较好,但陈寿的描述无疑也起了媒介作用。
    至于三国时官吏士人的较好风范,陈寿往往给以表扬,如他称:张臶、胡昭不营当世;袁涣、邴原、张范进退以道;陈矫、徐宣、苏则、赵俨刚直骨鲠;司马芝、鲍勋忠亮不倾;崔琰、王凌风格节尚;太史慈信义笃烈;常林、胡质素业纯固;庞德、阎温临敌授命;辛毗、杨阜、高堂隆直言敢谏;李典义忘私隙;董和、姜维清素俭约;吕蒙克已励行,王基学行坚白,等等。都是陈寿认为堪作表率,有补于世的。
    与此同时,陈寿对曹操、孙权杀戳和黜放了一些良臣崔琰、毛玠、虞翻、张温等的事也进行了指责。陈寿虽然说刘备“宽厚”、“广济”,但也记述了张裕、费诗因违忤刘备的意旨而被杀贬的事。曹丕即位之后,过分刻薄兄弟和迫害拥戴曹植与已争夺太子宝座的人,也受到陈寿的谴责说: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才艺兼该。若加之扩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王何远之有哉!(11)
    可见陈寿认为一个统治者应当有宽宏的肚量和公平的态度,是顶重要的。至于大臣,如魏国的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等,陈寿虽称他们:“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但也指出他们的“清治德业,殊于荀攸”。(12)陈寿认为一个人无论多么足智多谋,但如果德行不备,仍为一大欠缺。魏国的韩暨,高柔均官至司徒,活到八、九十,可谓福寿双全,但陈寿并不以此为美,还讥刺他们说:
    暨年过八十,起家就列;柔保官二十年,元老终位,比之徐邈、常林,于兹为疚矣(13)。
    可见陈寿论人,并不重视福禄官位,主要是看其人的道德风范。
    关于陈寿的史德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