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抗日战争研究》 罗敏 参加讨论

虽有中方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但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甚至一度陷于停顿。究其原因,有以下数端:其一,内部纷争不断,尤以张佩公派与越南国民党争夺最为激烈,越南国民党领袖武鸿卿自与柳州越南革命同盟会主持人张佩公意见不合以后,即背弃同盟会,率其手下严继组、黎宁等先后返昆。(注:邢森洲报告,特011 /24-24。)此外,越南国民党与复国军也不能相容。(注:王之五报告,特011/23·2-54。)其二,同盟会内部多数执行委员离开越南较久,缺乏群众基础与号召力。(注:《胡志明在中国》,第158页。 )其三,由于越南革命同盟会排斥越盟势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遭到越盟的抵制。1941年5月,“越盟阵线”成立后, 大批越南共产党人从广西回国参加武装斗争。1942年1月, 胡志明指导成立了许多军政干部训练班,其后越盟的影响几乎扩展到边境地区的每个角落,致使越南革命同盟会几乎无法在越边开展活动。由于以上诸多原因,1943年7月到12 月底,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工作甚至完全陷入停滞的状态。(注:越南国民党意见书,1945年1月20日。)
    为了改善和切实加强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工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决定改变扶植对象,加入胡志明一派的势力,重新改组越南革命同盟会。
    当时的胡志明正被第四战区关押中。胡志明是1942年8 月来华时被捕的。(注:关于胡志明被捕的详细情况,详见蒋永敬:《胡志明在中国》,第143至151页。)胡志明来华的目的及被捕的原因,据张发奎后来报告称:
    国际反侵略越南分会代表胡志明被派携函自越赴渝,拟谒钧(委)座致敬,向我中央请示抗日方针与国际反侵略会中国分会联络,于31年8月29日路经广西天保县境, 因其所携证件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会会员、国际新闻社特约通讯员证明书、本部军用证明书等,均民29年所发,久已过期,被天保县属街长乡公所检查,疑有间谍嫌疑,经乡县专员公署钧(后委)会、桂林办公厅本战区政治部各级机关递解押讯。(注: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特011/27-9。)
    1944年1月23日,张发奎致函蒋介石、吴铁城, 恳请由他“俾予任务”,派遣胡志明“回越工作”。(注: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特011/27-9。 )张发奎之所以向蒋介石请求释放胡志明,主要因为:一与当时国共合作的政治环境有关。据张发奎回忆:在当时我们并不反对共产主义者,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者。(注:《张发奎口述历史》,第647页。)二与胡志明隐瞒真实身份有关。 胡志明在中国境内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使用化名(注:胡志明的化名情况,详见吕谷:《胡志明乳名、本名、化名录补叙》,《印度支那》1986年第3期。),中国方面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胡志明便是越共首领阮爱国。被捕期间,胡志明仅承认是“越南革命干部”,并曾参加过共产党,但与中共无关。(注:《胡志明在中国》,第149页。 )第四战区政治部经过半年多的多方调查,至1943年7月, 也只能证明他是“第三国际活动分子”。在这种情形下,胡的待遇得到改善,由被拘禁改为由“政治部察看”,并“予以优礼感化”。(注: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三是因为胡志明的个人能力和实力。 越南革命同盟会领导人的自由散漫和腐化是一直困扰张发奎的一个难题。(注:《张发奎口述历史》,第673、692页。)越南革命同盟会第二号重要人物阮海臣在贪污活动经费后,曾一度离开柳州,其他领导人对他均束手无策。张发奎对张佩公、阮海臣、农经猷等人都深感失望,认为他们自由散漫,争权夺利,没有领导才能。(注:《张发奎口述历史》,第691 -692、694页。)张对胡志明的印象颇佳,认为从“言语文字推断”,胡志明“似于三民主义抗日政策均有深切了解”,而且“才思老练,气度和平”。(注: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特011/27-9。 )胡志明是以“国际反侵略同盟会越南分会”的名义来华的。胡被捕后,越共为营救他出狱,曾以“国际反侵略同盟会越南分会”的名义致电重庆塔斯社,声称:“国际反侵略越南分会全赖胡同志奔走,成立于1941年。该会包括其他各种革命团体,其主要者有青年独立会、农民独立会及妇女独立会,该分会共有会员廿万,其他支会散布于越南全部,而于cochin、安南及东京尤多。”(注:1943年1月18日, 徐恩曾将国际反侵略会越南分会致重庆塔斯社的通讯转译给吴铁城,特 011/27-10。)据此,张发奎在请求释放胡志明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其所代之分会,据其自称有廿余万民众”。(注: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特011/27-9。)
    为了改组越南革命同盟会,1944年3月25日至28日, 第四战区在柳州策动召开“越南革命同盟会海外革命团体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越南革命同盟会、特别训练班、越南民众运动解放会、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大越党、国际反侵略会越南分会等7个团体的代表,共计15名。改组后,重新当选的执行委员有:张佩公、张中奉、陈豹、普春律、严继组、黎松山、陈廷川等7人;重新当选的监察委员有:阮海臣、 武鸿卿、农经猷3人;胡志明和阮祥三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 大约一年以后,胡志明补陈廷川的缺成为执行委员。这12名委员所属的派别如下表(注:资料来源:《胡志明在中国》,第166页。):
    越南共产党黎松山胡志明
    越南国民党严继组武鸿卿
    大越党阮海臣阮祥三
    越南复国军 普春律陈廷川农经猷
    张佩公系 张佩公张中奉陈豹
    可见,改组后的革命同盟会各派势力变得相对均衡,越南国民党的优势地位无形中削弱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