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陈济棠治粤与广东的近代化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 周兴樑 参加讨论

邓小平同志1980年9月在京接见陈济棠的儿子、美籍华人陈树柏教授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注:转见《陈济棠遗物展揭幕》,《广州日报》2000年6月23日。)。此话告诉我们,像陈济棠这样经历复杂的军阀,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陈是当时国民党政府中一位重视地方建设且做出成绩的大员。他主粤期间(1929~1936年)不仅提出了一套建设近代化广东的设想与思路,而且还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三年施政计划,在建设新广东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一、陈济棠建设近代化广东的思想
    陈济棠一向关心和重视桑梓建设。他“治军日久”,无论驻防何处,对于地方建设,从来不敢漠视“(注:陈济棠《敬告民众书》,《广东党务》1929年第8期。)。1929年3月,陈在取代李济深执掌广东军政权力后,即提出“应速谋建设,以回复地方元气”(注:陈济棠《敬告民众书》,《广东党务》1929年第8期。)。可惜,这一设想因粤桂战争和接着而来的宁粤对峙无法付诸实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事日非。当时,陈济棠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稳定了广东政局,而粤省经济则因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显萧条。面对这种情势,他认定“外侮日深,民生日敝,要谋国家人民的利益,唯一的途径只有积极去做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建设……才有救国救民的办法”(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14页。),“我民族欲谋复兴,则改进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实为当务之急”(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32页。);并指出“兹者广东已渐入安定之境,从事建设,实当其时”(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352页。),我们应下大决心,“于最短时期造成模范之新广东”(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36页。)。陈济棠在此把尽责治粤建设新广东,与复兴民族国家、抵抗外国入侵联在一起,表现出其强烈的爱乡爱国之情。
    陈济棠建设近代化新广东的思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陈济棠认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提出广东要整理与建设并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强调建设新广东的方针“就是用政治力量来建设三民主义的经济”,同时亦“用经济力量来建设三民主义的政治”;(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98页。)“一言蔽之,整理与建设要同时并重”,“一面努力去整理,一面努力去建设”,“以期除弊兴利,两不偏废”。(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98、232、156页。)陈济棠认为整理是搞好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他指出:“所谓整理,是指最重要的澄清吏治和廓清积弊等等而言”(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98~199页。),“从前的政治是急待整理的……整理不成功,建设便很危险,要想建设得稳固,对于现在种种政治病态便要扫除清楚”(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75~276页。);整理的要点不外两端:“一是人的问题”,要使全体官吏养成“清”、“慎”、“勤”、“明”的政治人格,“以求造成廉洁的政府”,(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75、228、230页。),“二是法的问题”,要革除司法界“种种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弊端”,做到“政平讼理……人民安居乐业”;(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75页。)我们“必须把与建设事业有关的事项从事整理,使弊绝风清,措施自如,然后能得良好的成效”(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59页。)。陈济棠深知整理代替不了建设,强调建设广东要突出“以经济为重心,一方面建设国家经济,一方面同时建设国民经济,以国家经济力量发展国民经济”(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98页。)。他认为商业的“重要似与农工同等”,广东要同时努力振兴,“关系国计民生”的农工商业,全面进行“消费建设”与“生产建设”,其主要工作包括“兴办各种救济事业,筹设各种工厂,以及交通之发展,农林之改良,水利之振兴”,工商劝业银行之成立等。(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80、233、267页。)
    其次,陈济棠认为建设近代化广东的目的在谋国利民福,提出要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同时并进,而以复兴农村经济为重点。他指出:“总理的三民主义无一不冠以‘民’字,可见我们革命的目标全是为民”,“必须本着人民急切地需求与一切的利益去做,国家前途才有希望”。(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06、222~223页。)他强调:“政府原定的建设计划,本是城市、乡村并重”,“乡村建设、城市建设须平衡发展,不宜偏重城市建设”;(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33、139、164页。)“中国以农立国,农村为构成国家的基础,也是民生的根本”,因此,“在今谋复兴城市之经济,必先自救济农村始,农村经济充裕,则城市经济自可复兴也”,(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309、302页。)今后“我们对于城市建设固然要注意,尤其要更注意农村建设”(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56页。)。可见,他在思想上已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高度重视救济与复兴农村经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