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陈济棠治粤与广东的近代化建设(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山大学学报》 周兴樑 参加讨论

三年施政计划整理方面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整顿吏治,拟通过甄别、考试、训练、奖惩、弹劾、直选等手段,来严肃政纪、严惩贪官、杜绝倖进,以期“为人民求得良好官吏”,“树立优良的政治”。(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59~160页。)二是整顿财政,拟通过廓清积弊、整理税捐、改征地税、整顿金融、清理公债、改善预算等办法,来开源节流,达到财政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之目的。三是整顿教育,拟通过修订教学纲要、整饬学校风纪、考核教育成绩、清理教育经费与校产等途径,来提高各校的办学水平。由此可知,整理实质上就是改革,其目的是要通过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多项改革,来促进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使它们能出现新的面貌。
    三年施政计划的建设方面有政治、经济、交通、教育四大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建设的工作主要有维护社会治安、成立自治机关、建立城乡救济机构等。经济建设包括有农林、蚕桑、渔业、矿业、工商等项事业。农林业被列为“本省最重要的生产事业……拟分增加生产,防除患害,垦殖荒地,整理农村经济,逐件去进行”(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65页。),建设的项目主要有设立稻果禽畜良种繁殖场、建立农器具制造厂、办校培训农林技术人才、设立各种农特产品经营区、建立省属林场及兵农垦殖场、兴修水利、防治稻作果树病虫害与禽畜瘟疫、设立农民银行和各种模范合作社等。蚕业是本省重要的生产事业,建设事项有推广优良蚕种、建立模范养蚕村及组织蚕茧品展览。渔业建设的主要项目有筹设珠江口及沿海渔业区、设立渔船与渔具制造厂、增设渔业市场和汕尾水产制造厂等。矿业建设的工作主要是经营好省煤矿与省铁矿,并筹建炼钢厂。工商业的振兴“一方面要鼓励人民集资经营,一方面由政府举办重要工业”,政府计划在广州建设西村与河南两大工业区,新建与扩建各类民用工厂24间,并大力扶植商业发展,使“本省的工商业蒸蒸日上,以充实全省的富力”。(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67页。)交通建设分为五项:一是公路建设,拟完成省道几大干线,并修建县道与乡道,以形成全省的公路网;二是铁路建设,计划筹筑广汕、江钦、钦邕、粤黔诸铁路干线;三是航政建设,拟设立广东港务局及其分局,组建广东航运公司,筹办航海学校及航海讲习所等;四是电话通讯建设,拟完善省内外长途电话网,筹设无线电话台,设立电话机厂及无线电学校;五是航空建设,计划筹建两广航空公司,开通重要城市间的航线。教育建设是作为“国家根本大计”和“文明根本”而列入三年施政计划的,(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318、168页。)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强制学龄儿童入学、增设省立、县立、私立中学、设立农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增设幼师、女师及乡村师范学校、开办勷勤大学及其他大专学校以推广社会教育。应该说,广东三年施政计划的建设内容是全面、周详而又具体的。
    陈济棠建设近代化广东的施政计划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三年施政计划是一份根据孙中山的“建国大纲”订定的整体性建设计划陈济棠多次指出这“准备建设新广东的计划……是根据总理的建国大纲而订定的”,(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74、156、349页。)三年计划“一方面,依训政时期的需要,积极地训练人民,使有相当的政治知识能力,籍以促进地方自治,以期人民能够行使四权;在另一方面注重民生建设,以期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四大需要,以政府力量为人民造产,并以适当的方法使国民经济均匀发展。”(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56页。)的确,三年施政计划里一系列的建设规划,都与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关于“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次在民权”,“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发展经济,以谋解决“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并“在训政时期……协助人民筹备自治”,使其能行使选举权、罢官权、创造权和复决权的规定相一致,完全体现了孙先生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设新国家的精神。(注:《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127页。)
    2.三年施政计划是一份切合广东省情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的建设计划陈济棠认为“在当时广东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要厚集政府力量发展国家经济,更借国家经济之力量为民造产发展国民经济”。他提出经济建设应突出重点和两条腿走路:“在乡村应发展农业、矿业,在城市应发展工业;政府应直接办理大规模之农场、矿场、工厂,其由人民投资兴办者,则加以特别之扶护”。(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39页。)他坚持“各厂需要的原材料以利用本省或本国为原则”,建厂“次序先择其利大而易于周转的”;又主张择地分别建立“适地农产经营区”、“林业经营区”和“优良畜禽种经营区”,以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注:罗明燏:《我所认识的陈济棠将军》,《南天岁月--陈济棠主粤时期见闻实录》,第283~284页;《陈济棠研究史料》,第304~308页。)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陈济棠实事求是、依照省情办事的务实精神。
    3.三年施政计划是一份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操作性很强的建设计划为保证三年施政建设目标的实现,陈济棠专门制订了施政的原则、程序及其进度表。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物质与精神这四种建设之间的关系,各种建设计划之实行,既应注意“勿失其整体性”,又要“务求互相适应,平头发展”。(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38~139页。)他要求省政府在拟定具体的施政方案时,对计划中“所列举应办事项”,可“体察地方情形增减之”,并“酌量变更”其举办的先后顺序。(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40页。)他认为各县建设进行的步骤与速度不必划一,而应“斟酌财力与需要,分别缓急先后”,不搞一刀切。(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156页。)他规定在一段建设告终时,主管机关即应根据所属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业绩过失来决定奖惩。他一再勖勉各级党政官员、尤其是各县长:要“自强不息”,“清白乃心,克勤克慎,本牺牲奋斗之精神,作革命建设之良吏”,“一依三年计划,按步实施”,(注:《陈总司令勖全省县长书》,《广州民国日报》1933年5月5日。)并“努力唤起民众”,使全省人民同心协力来把广东建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注:广东省档案史料丛刊:《陈济棠研究史料》,广东省档案馆1985年印,第220、23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