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周作人散文》第4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262-263页。 (32)《鲁迅全集》第1卷,第337-338页。 (33)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34)公奴:《金陵卖书记》卷下,第15页。 (35)《周作人散文》第4集,第265页。 (36)《周作人散文》第4集,第232-233页。 (37)《中外日报》1903年9月23日。 (38)《中外日报》1903年10月31日。 (39)《警钟日报》1904年5月17日。 (40)公奴:《金陵卖书记》卷下,第14页。 (41)王世儒、闻笛编:《我与北大——“老北大话北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页。 (42)《愚民何知》,《选报》第10期(1902年3月30日),“所闻录二”,第29页。 (43)郁天民:《说郁达夫的〈自传〉》,于听:《郁达夫风雨说》,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65-66页。 (44)据舒新城记载,在他的家乡湖南溆浦,光绪二十九年才建立第一所高等小学堂,但乡间的人民对于学堂都以“洋学”视之,还是希望科举不停,读书的子弟得青一衿以光祖耀宗(舒新城:《我和教育》,第47-48页)。 (45)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见《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4-125页。 (46)《礼部筹备考试举贡事宜》,《申报》1910年4月5日。 (47)《一般考优拔者之心理》,《申报》1908年7月18日。 (48)《热心科举之丑态》,《申报》1908年7月19日。 (49)《杭垣考试优拔之踊跃》,《申报》1908年8月4日。 (50)《小学教育之评论》,《申报》1910年6月15日。 (51)《晋阳公报》1909年5月12日。 (52)《上海龙门师范附属小学校·顾文顺日记一则》,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第253-254页。 (53)《学生仍有翰林之望》,《申报》1911年8月25日。 (54)《京师近事》,《申报》1910年5月25日。 (55)《热心科举之丑态》,《申报》1908年7月19日。 (56)蒋维乔:《论宣统二年之教育》,《教育杂志》1911年第1期,“言论”,第2页。 (57)《论保和殿考试留学生》,《中外日报》1905年7月1日。 (58)《闲评一》,《大公报》1910年6月2日。 (59)《京师近事》,《申报》1910年9月13日。 (60)尚秉和:《辛壬春秋·湖南第五》,辛壬历史编辑社,1924年,第2页。 (61)俞樾:《春在堂杂文》6编补遗卷6,《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18页。 (62)蒋梦麟:《西潮·新潮》,第340-341页。 (63)《奉天通俗白话报》,“公牍要录”,第3年第11-12期合册(1907),第58-59页。 (64)《熊岳宜讲所颁发劝学说》,《盛京时报》1907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