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与特征(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杨升祥 参加讨论

三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迄今为止,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是:其一,城市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严重不足。特别是信息化程度滞后,城市的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而又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其二,整体上城市化滞后,但同时在一些大城市中又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症状。如贫富分化的马太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社会秩序不够稳定等。这与分散的成本过高的农村工业交织在一起,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其三,由于城市化水平低下,尤其是基础设施落后与人才匮乏,使城市化、工业化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失去了应有的集聚效应。其四,城市化的基础--农业仍十分脆弱,“农业在维持自身发展尚有困难的状况下,不可能再对工业化、城市化有太大的贡献”(注: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页。)。其五,城市化的新机制仍在建立的过程之中,其复杂性和多元性所造成的机制上的缺陷,需要长期在市场导向下加以积极的培育和完善。其六,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农民工进城的潮流已难以阻挡,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引发了诸多困扰城市良性发展的问题。
    以二元体制和二元模式为特征的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为当今和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借鉴和利用。在些基础上,我们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以下对策性的思考。
    第一,必须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城市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优势,国家和人民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是获得而非丧失利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极大地有利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而城市现代化,就是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城市的就业和经济活动逐步多样化、合理化,中枢管理职能不断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集中体现为城市内部质量的提高。
    第二,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政府要通过近期和长期规划,并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即第一、二、三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高科技和集约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扩大农业对城市的贡献率。建立现代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商品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现代化。
    第三,在整体上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使劳动者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平等权利。高度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是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和现代城市所必需的条件。如此,才能消除影响城市安定的因素,使城市化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实现城市社会系统的现代化。
    第四,要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就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一类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即给排水、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煤气、供热、电力、通讯等;另一类是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即住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托幼保健等,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才能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第五,要逐步建立健全城市化的新机制,要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规划干预为辅,来调动和配置城市化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政府,大社会”(注:刘洪奎等:《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是一个基本的模式。政治上的高度民主与健全的法制及行政系统的精干与高效,是实现城市行政系统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六,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加快教育、科技的发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现代化是科技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城市现代化的保证。教育兴市、科技兴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注重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养“四有”市民,并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时间、效益、信息和经营意识,实现城市文化系统的现代化。
    第七,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应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这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使城市生态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现代化”(注:刘洪奎等:《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第八,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工农差别的主要途径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农民城市化,而非城市农村化、市民农民化。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在制定与实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农民工的进城在总体上利大于弊,应采取稳步吸纳,向中小城市分流,妥善安置,加强教育和管理,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制,帮助农民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
    总之,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体制和二元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发展环境及条件下才能成立,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其消失也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已由“国家--社会--城市”自上而下的推进,变为“城市--社会--国家”自下而上的推进(注: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5页。)。要使这种发展进一步深化,必须依靠加快城市的全方位发展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适应新技术革命和跨世纪发展要求的城市化运行体制,创造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在21世纪的新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