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会馆、公所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档案与史学》 宋钻友 参加讨论

2、依据法令,认真部署新式同业团体的推广、传统商业会馆公所的改组
    1918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工商同业公会法》以后,各地出现同业公会热,上海总商会在给北京政府的电文中称:公会法发布后,上海的“劳动苦力、微细工人、苏式成衣铺、服役西人之西崽、烹调西菜之厨司及银炉熔银之匠人,各自组织公会”。(注:广东省长公署训令第133号,民国七年一月发,藏广州市档案馆,卷宗号:资-政-105。)电文表明法令对同业公会的推广影响显著。
    南京国民政府对同业公会的推广和传统会馆、公所的改组更是不遗余力。据《全国民众运动概况》一书,至1934年,南京市有工商同业公会81个,汉口有145个,天津市有75个,上海市有272个。按照南京国民政府的法令,各地的传统商业会馆、公所大都进行了改组。这种改组又分为两类,第一类,由会馆、公所改组后变名为某某同业公会,这在传统会馆、公所中占大多数。第二类,改组后,旧称不变,但作为一个部分并入工商同业公会,这在客帮团体众多的行业里最为普遍。上海的绸缎业商业原来分为钱江会馆、浙湖绉业公所、云锦公所、盛泾公所、山东河南丝绸业公所五帮,1930年,上海商人团体整理委员会在市党部支持下,将五帮合一,组成上海绸缎业商业同业公会,原来各帮丝绸业公所按工商同业公会改组,作为一个组加入公会,绸缎业公会内含湖绉组、盛泾组、苏缎组、府绸组、门市组,选举产生统一的领导机构。相似的例子还有上海米业同业公会。1928年,米行的仁谷公所与豆业的萃秀堂公所合并为豆米业同业公会。1929年由常熟、昭文米客兴建的常昭公所与由南市诸经售商建立的南帮公所合并为“经售商同业公会”。合并后,原来的仁谷堂、萃秀堂、常昭公所均进行了改组,但旧名仍存。
    上面指的是传统商业会馆、公所的改组,还有一种是旧同业公会按《工商同业公会法》改组,这类改组较少牵涉团体的合并,很容易推行。据我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调查,旧公会改组在1937年前大体完成。
    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大力推行《工商同业公会法》的实施,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它是把这一工作作为民众运动的组成部分来做的,在国民党的民众运动纲领中,商民运动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具有同等地位,商民运动的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加强党化训练,以牢牢控制商人。商会、工商同业公会的组建是商民运动的重要内容,国民党中央设立专门机构予以“指导”。毫无疑义,南京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是它上台以后对中国资产阶级进行整合的延续。经过这样的整合,商人团体的政治活动空间大大萎缩,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令也同时推动了商业组织的制度建设,使它们按现代社会团体的要求进行运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商业组织的改组,认真清理了长期存在于组织之内的封建陋规,使这些组织的生命得以延续。兹以上海粤、甬商帮轮船木工组织的变革为例予以说明。
    轮船木工在轮船修理和建造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上海开埠后,伴随轮船修造业的兴起,轮船木工迅速增加,上海轮船木工主要分为广帮和甬帮,广帮又分为仁德堂和公胜堂两帮,无论广帮还是甬帮,木工组织都有严重的封建性,集中表现为公所对木工的人身控制。原来承接轮船修造木工工程的是轮船木作,为减少支出,轮船木作只雇一至二名长工,其他所需木工都临时雇佣。为提高工资,排斥非本帮木工,木工组织和轮船木作主订立佣工协议,禁止木作主雇佣堂外木工,即未加入木工组织的木工,违反协议者的木作将受到木工组织的一致抵制,这意味木作即使得到修理轮船的订单,也因没有人手无法承接。从另一方面看,木工组织的这一规定,使任何未加入组织的木工无法找到雇主,许多人不得不加入本帮木工团体。木工团体为初来的木工提供集体宿舍,加强控制,同时规定每一工作日都要向团体缴纳比例很高的会费,虽明摆着是盘剥,但任何敢于表示不敬的个人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如逐出团体。没有一个轮船木作敢于雇佣被木工组织除名的工人,被除名者实际上永久失去了在上海的谋生机会。
    显然,木工组织虽然给轮船木工提供一定的服务,如安排就业、维护最低工价,但木工却失去了觅活、议价的自由,同时不自觉地成了会首以邻为壑、排斥异己的工具,摆脱木工组织的控制成为广、甬帮普通木工的长期愿望。1925年,上海轮船木业工会成立,二分部会员均为广帮,原属广帮木业工会。工会的成立,使上海数千轮船木工第一次摆脱了行会的封建控制。从此,广帮和甬帮木工在工会中的融合步伐加快,地域排斥逐渐缓解。1930年《工商同业公会法》颁布后,广帮仁德堂等传统木工组织都按规定进行了改组,对会员的控制被进一步削弱,逐步朝公益团体转型。1934年少数粤籍木工包作头威胁利诱,挑拨离间,拉拢二百多名同乡木工成立寄宿舍,试图与上海轮船木工职业工会抗衡,没能成功。40年代后期,以轮船木作主为会员的上海轮船木业同业公会成立,轮船木工职业工会则加入建筑五金业职业工会。此时,广帮传统木工团体早已衰落,甬帮的木工公所旧名虽存,却无法控制本帮木工,成了普通的木工公益团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