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中美新关税条约的签订,美国不仅在政治、外交上获得了主动权;经济利益上也收获不小。让中国关税自主,中国必将提高关税,但中国由于进出口品种上的原因将有50%的进口商品不受调整关税的影响,美国输华产品大部属于此类,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粮食类大多来自美国,这些货物受提高关税影响很少,相反受中国关税影响较大的是一些轻工产品,如纺织品、卷烟类等,主要来自英、日等国。所以提高关税只会打击英、日等国,对美国影响很小。相反,美国对华贸易从1928年开始直线上升,1931年美国对中国商品输出超过日本列居各国之首。(注:1928年至1931年美日英三国对华出口情况:美国16.99%,18.02%,17.50%,22.19%;日本6.70%,25.50%,24.63%,20.04%;英国(不包括香港和印度)9.04%,9.30%,8.15%,8.29%,见Ho Ping-Ying,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pp.68,433,629.)到1937年,美国对华贸易几达日本、英国对华贸易总和。(注:1937年美国对华出口为1.887亿美元,进口2.314美元;日本对华出口1.502亿美元,进口0.843亿美元;英国对华出口1.114亿美元;进口0.803亿美元。193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42,704,000美元,是有史以来中国对美国出超额最高的年份。见China The Maritime Customs,The Trade of China,1937,Published by Inspector of Custom,Shanghai,1937,p.21.) 中国关税实际收入也明显增长。1924年到1928年,平均每年关税收入为1.21亿元,1929年上升到2.44亿元,1930年为2.9亿元,1931年为3.85亿元。(注:杨格前引书,第20页。)增长近三倍。为南京政府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而且,中国革命运动也促使美国放弃在华协定关税权。当1926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使中国关税自主的希望落空时,中国人民极为愤慨,全国各界纷纷通电,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同年11月22日,北京30多个团体发起“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两万余人集会于天安门广场,会上通过关税自主案,强调无条件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凯洛格意识到中国要求关税自主潮流势不可挡,他对柯立芝总统说,美国迟早要放弃掉这些权利。他告诉马慕瑞,“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将不得不让中国摆脱协定关税的束缚”。(注: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Minister in China(Mac-Murray),FRUS,Vol.2,p.450.)美国采取以退为进方针,让中国关税自主,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承认南京政府后又多了一项“同中国人建立友好关系的任务”,(注: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33页。)美国逐渐成为南京政府的重要支持者和靠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