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斯塔夫里阿诺斯:《到1500年的世界》(L S. Stavrianos, The World to 1500,A Global History),新泽西1970年版,第3页。 (57)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传统与冲突:全球视野下的历史》(Jerry H. Bentley, Herb F. Ziegler, Traditions and Encounters,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Past),纽约2006年版,第ⅩⅥ—ⅩⅧ页。此书已由魏凤莲等译成中文,书名为《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此译名似可商榷,因为在欧美学界“新全球史”已有了新的含义(详见前文注释与下文),而且英文题目也确无“新全球史”之意。 (58)布鲁斯·麦兹利斯:《新全球史》(Bruce Mazlish, The New Global History),http://www.newglobalhistory.org/docs/mazlich-the-new-global-history.pdf;布鲁斯·麦兹利斯:《论成为历史的历史:以世界史和新全球史为例》。 (59)笔者也曾在本特利教授访问南开大学时当面请教过世界史和全球史的区别何在,他的答复是,其实是一回事,只是翻译理解的不同而已。此外,他在为中译本《新全球史》所写的“致中国读者”一文中,一直使用“世界史”的说法,甚至连一个“全球史”的词也未出现。他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告诉中国的读者,他的全球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学界所说的“世界史”。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Ⅲ—Ⅳ页。甚至新全球史学者也承认,就新全球史强调全球层面的过程研究而言,它可以被看做是所谓“世界史”的继续,或者至少是它的一个分支。参见布鲁斯·麦兹利斯:《新全球史》。 (60)诚如于沛所言:“对当代中国史学来说,所谓的‘全球史观’,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思维、一种历史认识的‘方法’,而非理论基础”(于沛:《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国内首倡全球史研究的刘新成教授也认为:“全球史有其理论,但这种理论属于历史编撰方法论,确切地说是编撰世界通史的方法论。”(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撰》,《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61)当然他的“世界”实际上只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世界。波利比乌斯:《通史》(Polybius, The Histories),罗叶布古典丛书,I.3。 (责任编辑:刘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