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阅拙稿《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1年3期。 ②参阅拙稿《20世纪以来的明清疾病史研究》,《社会史研究通讯》3期,2000年7月。 ③比如:Angela Ki Che Leung,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State and Pri 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tzi Region,Late Imperial China,Vol.8. 1(1987);梁其姿:《宋元明的地方医疗资源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3卷,中华书局 ,2001年;《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见陶希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国 史释论--陶希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食货出版社,1987年。 ①参阅梁其姿《宋元明的地方医疗资源初探》;李良松《略论中国古代对传染病人的安置 及传染病院》,《中华医史杂志》1997年1期,32-35页。 ②参阅梁其姿《宋元明的地方医疗资源初探》。 ③比如安吉,“惠民药局,在州治东,明洪武三十一年重建,今废”。同治《安吉县志》 卷2《公署》,同治十三年刊本,10b页。 ④比如嵊县惠民药局,“康熙六年(1670年)疫,知县张建欢延医施药,就寅宾馆为药局” 。民国《嵊县志》卷2《建置志·署廨》,“中国方志丛书地方”(以下简称“丛书”)第212 种,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1974、1983年,108页。 ⑤康熙《德清县志》卷4《食货考·恤政》,“丛书”第491种,227页。 ⑥《清史稿》卷116《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7年,3360页。 ⑦康熙《德清县志》卷3《宫室论·属司》,133页。 ⑧《清史稿》卷6《圣祖本纪一》,203页。 ⑨《宣宗实录》卷21,见《清实录》33册,中华书局,1985年,389-390页。 ⑩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卷下《瘟毒吐泻转筋说》,李占永、岳雪莲校注,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1995年,41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李煦奏折》,《苏州发生疫气折》、《苏州得雨疫气已消折 》,中华书局,1976年,96-97页。 ②参阅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28-41页。 ③参阅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96-1 01页;Angela Ki Che Leung,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State and Privat 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tzi Region,pp.137,139。 ④民国《杭州府志》卷73《恤政》,“丛书”第199种,1498页。 ⑤同治《苏州府志》卷149《杂记》,“丛书”第5种,3516页。 ⑥石韫玉:《独学庐诗文稿·四稿》卷2,清刊本,26a-26b页。 ⑦民国《上海县续志》卷2,“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1991年,第 1本,235页。 ①民国《丹阳县续志》卷17《善堂》,“丛书”第135种,194-195页。 ②清末,清政府在实行新政时,借鉴西法,于光绪三十一年设立了巡警部,次年改巡警部 为民政部,其中有卫生一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参见刘锦 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19《职官五》,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8790-8791页。 ③雍正《宁波府志》卷24《孝义》,“丛书”第221种,1999页。 ④顾公燮:《丹午笔记》,见苏州博物馆等编《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江苏古 籍出版社,1985年,177页;《眉叟年谱》,附《吴城日记》,《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 石脂》,248页。 ⑤参阅拙稿《清人对瘟疫的认识初探--以江南地区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3卷 ,中华书局,200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