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经济史研究》 李伯重 参加讨论

    出版印刷业是明清江南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注:本文中的明清时期,仅包括1850年以前。本文中的江南地区,其地理范围,我已作过界 定,包括明清的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见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 界定》,刊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1990年第4期)。本文中所说的出版印刷业, 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书籍的出版印刷,而且还包括其他所有文字与图案的出版印刷。)。关于这个部门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学 界已颇多研究(注:例如沈燮元:《明代江苏刻书事业概述》,刊于《学术月刊》(上海)1957年第1期;张秀 民:《元明两代的木活字》,刊于《图书馆》(北京)1961年第1期,《明代的铜活字》,刊 于《图书馆》(北京)1961年第4期,《清代的铜活字》,刊于《文物》(北京)1962年第1期, 《清代的木活字(1644-1911)》,刊于《图书馆》(北京)1962年第2、3期,《明代南京的印 书》,刊于《文物》(北京)1980年第11期,《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李致 忠:《明代刻书述略》,刊于《文史》(北京)第23辑;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 萌芽》(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5年版;第4章第6节《造纸业和 印刷出版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41-42页;等等。)。这里不拟重复前人已做的研究,只想重点考察他们较少涉及的一个方面, 即民间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化出版印刷业。这种出版印刷业主要面向广大中下层社会民众 ,印刷物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江南在宋代就已在中国的出版印刷业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但还不是最发达之地。到了 明代,情况丕变。江南出版印刷业的主要对手一直是福建建阳,但后者万历以后逐渐衰退。 因此到了明末,江南出版印刷业在全国已独占鳌头(注:大庭修:《江户时代日中秘话》,中译本,中华书局(北京)1997年版,第61-62页。)。而在江南,出版印刷业又主要集中于 苏、杭、宁三大城市以及湖州、无锡、常州、松江等城市。谢肇淛说:天下刻书最精者, 为南京、湖州和徽州(注:《五杂俎》卷13《事部一》。),江南即占其二。胡应麟说:“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而苏、杭 、南京占其三。其中,“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帙类书,咸荟萃焉。商贾所资 ,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赵弗与也。然自本方所梓外,他省至者绝寡,虽连槛丽栋,搜 其 奇秘,百不二三。盖书之所出,而非所聚也”(注:《少室山房笔丛》卷4。)。如此说来,仅只苏州和南京所刻之书,就 已占全国出售之书的7/10,而且江南也因此而成为书籍的主要输出地区。清代江南出版印刷 业比明代更盛,一直保持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大体而言,在明清时期,江南出版印刷业出现了四个重大变化。
        一、官营与私营出版印刷业的消长
        在明清时期,江南的出版印刷业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在明代,官营出版印刷业在 江南出版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到了清代则私营出版印刷业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消长 , 对江南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这一变化,集中地表现在坊刻的兴起以及官刻与家 刻的蜕变上。明清江南出版的书籍,官府所刻者称为“官刻本”,私家所刻者称为“家刻本 ”,而书坊所刻者则称为“坊刻本”。在明代,大体上官刻与家刻多是非营利的,而坊刻则 完全是为牟利。但是到了清代,前两者的非营利色彩也日益淡薄,逐渐演化成商业化的出版 事业。
        明初南京因系全国政治中心所在,故有大量政治性及教化性印刷品刊出。这些印刷品主要 由官营机构刊出,因此官营出版印刷业十分发达。例如洪武初年亲王之国,朱元璋赐给他们 大量书籍,其中仅词曲一项,就赐予每王1 700本,二十余王共4万余本,这些都是在南京刻 印的。洪武朝刊刻大藏经,刻板多达57 160块,藏于大报恩寺,称为《南藏》。南京的宝钞 局,更有钞匠580名,在局印制宝钞(注:张秀民:《明代南京的印书》。)。
        永乐北迁后,南京作为留都,还保留了一部分官营出版印刷业。留都各部门继续印刷各种 书籍,如南京礼部嘉靖间刻《明伦大典》,万历间刊《太祖高皇帝御制文集》。南京都察院 、大理寺、会同馆各刻书一、二种。应天府(南京)刊《茅山志》、《南畿通志》、《句容志 》、《文公家礼仪节》等10种。但是印书最多的官营印刷机构,却是南京国子监(即南监或 南雍)。南京国子监从成立之初,就不仅接收了元代集庆路儒学旧藏的各路书板,而且还从 地方上收取书板。如洪武八年(1375年)取元庆元路王应麟著《玉海》板;以后又差人往取广 东布政司成化间所刻《宋史》板。永乐北迁后,这些书板仍然留在南监。至嘉、万时,监中 所藏二十一史,板多漫漶,原板脆薄,剜补即脱落。嘉靖七年(1528年)南监祭酒张邦奇等奏 ,以为“莫若重刊。又于吴下购得辽、金二史,亦行刊刻,共该用工价银一千一百七十五两 余,刷印等费不在数内”。万历初以赎款重梓《梁书》。所以南监二十一史有宋、元旧板, 又有重刻新板。宋蜀刻七史残板,至清嘉庆江宁藩库失火,几历七百年始被毁。南监汇编刊 印二十一史,又刊印《通鉴》、《通鉴纪事本末》、《通鉴前编》、《通鉴纲目》、《通志 略》、《古史》、《南唐书》等,以及《通典》、《文献通考》等要籍。万历初又出版了《 子汇》24种。南监还出版了虞世南、欧阳询、赵盂頫写的《百家姓》、《千字文》等法帖9 种,以供临摹学习。其出版的科技书有《天文志》、《营造法式》、《农桑撮要》、《农桑 衣食》、《载桑图》、《算法》、《河防通议》等;医药书有《大观本草》、《脉诀刊误》 、《寿亲养老新书》。南监所印之书甚多,据黄佐《南雍志》卷十八经籍考下篇“记刻样本 末”中所记,著录约200种左右,分制书、经、子、史、文集、类书、韵书、杂书、石刻9类 ,并于每书下注明存板或好板、坏板、断板、裂破模糊板面数。周弘祖《古今书刻》南京国 子监著录271种(其中“制书”类改作“本朝书”,凡13种),杂书最多,共91种,次为普通 经书、史书、诗文集子书各数十种。此外还应指出的是,南监补刊正史,不特有近百名监中 学生写字、校对,又有学生亲自刻字的。这种学生实际参加书籍出版的情况,是宋代、清代 的国子监所没有的(注:以上参阅张秀民:《明代南京的印书》。),到了清代,虽然江南官府依然出版一些书籍和文告,但官营出版印刷 业已经衰落,与明代不可同日而语矣。此时私营出版印刷业早已取代了官营出版印刷业的地 位,成为江南出版印刷业的主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