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达延汗生卒年、即位年及本名考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 宝音德力根 参加讨论

    有趣的是,如果将《俺答汗传》、《黄史》和《蒙古源流》关于孛罗忽被害时的达延汗年 龄的两种不同说法与孛罗忽真实卒年--1476年相结合进行推算,我们就会发现,蒙文史书 有关达延汗生年、即位年的各种说法的产生并非偶然。如果认定1476年孛罗忽死时达延汗四 岁,那么,他的生年就应该是1473年。再根据达延汗七岁即位的事实(这是有关达延汗纪年 的核心)可以推知其即位年应为1479年。这与《黄金史纲》所载达延汗猪年即位说相合,因 为1479年正是猪年己亥,达延汗的前任满都鲁可汗正是在这年夏天去世的。如果认定1476年 时达延汗只有一岁,则其生年即为此1476年,即位年应为1482年。1476年和1482年分别为旧 历猴年丙申和虎年壬寅,与《黄史》、《蒙古源流》所记达延汗木猴(甲申)年出生、铁虎( 庚寅)年即位说各相差十二年。前文我们已经指出,在蒙古古老的十二生肖纪年上追加藏历 天干或汉历天干的是《黄史》和《蒙古源流》的作者。抛开这些后人追加上去的天干,我们 可以看到《黄史》和《蒙古源流》所记木猴年和铁虎年实际上是火猴年(丙申--1476年)和 水虎年(壬寅--1482年)之误,就是说,这些记载源于达延汗一岁丧父说。进而我们还可以 发现,《蒙古源流》虽然记载了达延汗四岁丧父的事实,但所记达延汗生年即位年却与持达 延汗一岁丧父之说的《黄史》完全一致。这是因为,《黄史》和《黄金史纲》虽然都是《蒙 古源流》的重要史源,但《蒙古源流》受《黄史》影响更深。因此,在推算达延汗生年和即 位年时,萨冈彻辰并未以自己所记达延汗四岁丧父说重新推算,而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黄 史》的推算结果,简单地把《黄史》的藏历天干换算成汉历天干了事。这只是《蒙古源流》 众多自相矛盾的和错误的纪年、记事中的一例。
        至此,如果没有其他证据,单从蒙文史料来断定达延汗确切的生年和即位年已不可能,因 为 根据不同记忆推算出来的各种说法看上去都能“自圆其说”。看来,要想确定蒙文史书上述 说法哪一个正确,还得靠汉文史料。
        据《明宪宗实录》,成化十七年(1481年)出现了一个小王子,说他要与亦思马因联合入寇 。[6](成化十七年五月己亥条)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小王子的身份。对阿台可汗以后的 北元或蒙古大汗,《明实录》往往讳称为“王子”,有时也称“王”。如阿台汗一般都被称 为“阿台王子”,而对其后的脱脱不花则称为“可汗”或“王”,偶尔也称“王子”。脱脱 不花幼子麻儿古儿吉思在《明实录》中也以“王子”出现,又被称作“小王子”,这是因为 麻儿古儿吉思即位时只有七岁,是北元第一个“小王子”(即小可汗、小皇帝)。继麻儿古儿 吉思为可汗的摩伦,汉籍有时称他为“王子”,有时又称“小王子”。继摩伦为可汗的满都 鲁,在《明实录》中最初被称为“太子”,即可汗之位后被改称为“王”(这与称脱脱不花 为“王”一致),从不称他为“小王子”。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至迟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 )蒙古已有一位年幼的“小王子”即位,成为两年前死去的蒙古大汗满都鲁的继承人。这个 小王子就是见于蒙文史书的达延汗,与他一起行动的亦思马因,则是当时把持蒙古朝政的太 师,又是达延汗的继父。小王子达延汗见于《明实录》成化十七年记事中的事实,足以否定 《黄史》等蒙文史书所反映的达延汗1482年即位说。同时,因为达延汗是七岁即位,其1476 年出生说也就随之被否定了。
        《黄史》和《蒙古源流》有关达延汗即位年和生年的说法被否定后,就剩下《黄金史纲》 和《俺答汗传》的说法哪一个更准确的问题了。这一点可由蒙汉文史书所载同一事件去验证 。请看《明宪宗实录》成化十六年三月丙戌条的一段记载:
        监督军务太监汪直、提督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左都御史王越[等]奏威宁海子之 捷云:自二月二十二日选调京营、大同、宣府官军二万一千,出自孤店关,夜行昼伏。二十 七日至猫儿庄,分为数道,值大风雨雪,天地昏暗,急趋前进。黎明,去威宁海子不数里, 虏犹不觉。因纵兵掩杀,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一,斩级四百三十七……越既显贵,欲得封 爵而无名。会有边警,遽嗾直出师。比命下,越恶保国公朱永先征女真,不为己地。又闻河 套有虏潜住,河开则移于威宁,乃以计诒直,奏令永率大军由南路,己与直将轻骑由宣府、 大同,往会于榆林。既至大同,闻有虏营在威宁海子,劫之可树勋以自固,乃说直尽调两镇 劲兵,冒险袭击。时威宁虏自以不为寇,不虞官军之至,壮者仓卒或裸体得马而避,老弱者 多被杀掠,而直等乃以大捷闻。
        再看佚名《黄金史纲》,在叙述完达延汗即位的细节之后(中间插入了达延汗十一子、一女 的名字和简要情况)说:
        之后南移到aγan Gertei住牧。由Erkegüd(鄂托克名,源于元代的也里可温--引者) 派出了探哨。[他们]看见汉兵前来,就向可汗报信。又派Erkegüd的库登(Küdeng)、巴不 思(Babus)二人前去哨探,看到[汉]兵出可可合托(Kkeqotan)直奔[这里]而来。库登、巴 不思二人急趋到可汗处,一个从帐后唤醒[可汗和哈屯],一个解来拴着的马,让可汗、哈屯 二人骑上,由Mayin tala逃出。其儿媳察罕章妃子[只]穿了一件银鼠皮短衣(原文)Keremün oγur-tai,Keremü指银鼠,oγcur实指内上衣--引者)逃出。那位察罕章妃子人称百 岁太后。之后[前往]克鲁伦住牧了。[2](182-183)
        《明实录》所记“威宁海子之捷”和《黄金史纲》所记达延汗遇险经历显然指同一件事, 所 述一些细节(如裸体而逃等)都非常相似。当时,达延汗正率部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游牧于大 漠南北,大体为:秋天从克鲁伦河经哈喇莽来一带(今蒙古国东南部)南下到旧元上都之地 住牧,然后由此西行,先在威宁海子一带暂住,待冬初黄河封冻后踏冰进入河套,在那里过 冬。来年春初,趁黄河解冻前迁出河套,沿原路向东北游牧,夏初到达克鲁伦河。⑤《明实 录》所谓“河套有虏潜住,河开则移于威宁”,只指明朝方面能够观察到的、离明边较近的 一 段迁移路线。1480年二月,达延汗正是在出河套向东北游牧途中在威宁海子暂住时遭到明军 突袭,险些丧命。这件事留在了蒙古人记忆深处,到了17世纪初被《黄金史纲》的作者记录 了下来。但是,由于岁月的流逝,记忆难免暗淡。于是威宁海子(Kir naγur)变成了上都之 插罕根儿,⑥明军所出的长城关口也由大同相应地变成了可可合托即独石口。⑦看来,达延 汗是在其前任大汗满都鲁于1479年夏天病逝后不久即位,然后由漠北南下河套过冬,在返回 漠北途中遭到明军袭击。就是说,达延汗1479年即位说远比1480年即位说可信。
        总之,达延汗的生年、丧父之年和即位年分别为1473年、1476年和1479年。卒年则应是151 6年。⑧在蒙文史书中,《黄金史纲》关于达延汗的纪年最为准确,与《明实录》的相关记 载和线索也特别接近。《俺答汗传》有关达延汗生卒年的记载只有一年的偏差。这是因为, 《俺答汗传》的作者虽然知道达延汗七岁即位、享年四十四的事实,却将其卒年误为牛年。 《蒙古源流》所记达延汗四岁丧父说正确,而《俺答汗传》和《黄史》的一岁丧父说应予否 定。这一错误的产生当与达延汗祖孙四代的悲惨命运有关。达延汗的曾祖父、祖父均被也先 杀死,其父则死于满都鲁和癿加思兰之手。达延汗的祖父被害时父亲孛罗忽吉囊只有一岁 。《俺答汗传》和《黄史》显然是将孛罗忽吉囊一岁而孤之事按到达延汗头上了。《黄史》 的作者虽然知道孛罗忽猴年被害的事实,却因受达延汗一岁丧父说的影响,将达延汗生年误 为猴年,并在追加藏历天干时误“火”为“木”。
        应该指出的是,达延汗虎年即位这一误说在蒙古右翼广为流传。到了后来,由于“俺答封 贡 ”,随着明蒙交往的增多,这一误说便进入了明晚期的一些汉文著作。如明隆庆六年(157 2年)成书的佚名《北虏始末》及万历四十年(1612年)成书的瞿九思《万历武功录》等都把小 王子把秃猛可即达延汗的即位年系于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⑨在小王子达延汗即位年这 一点上,《北虏始末》等书的记载之所以与17世纪成书于蒙古右翼的《黄史》等著作的记载 相同,那是因为史料来源相同,它不能反过来成为蒙文史书达延汗虎年即位说的旁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