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至少也是南宋初的特大贪污犯之一。等到秦桧死后,宋高宗下决心在朝廷清除秦党,但当莫蒙上奏说:“秦桧、秦熺、郑时中、丁禩受(张)子华所赂,计直皆数千缗。”皇帝“诏并免追究”。①免于追究者当然并非仅是此项贿赂。数千贯当然不是小数,按南宋前半期的两浙一带的田价,杭州为优惠高价每宋亩5贯,②1000贯即相当200宋亩。但在秦桧的全部贪污收入中却是微不足道的。其养子秦熺已赋闲,而逍遥法外。如前所述,另一个与秦桧勾结的巨恶———备受皇帝恩宠的医官王继先,还有一批宦官,也得到宋高宗的有力保护,其详情从略。③ 据南宋法令:“诸水旱,监司、帅守奏闻不实或隐蔽者,并以违制论。”④当时“严、衢、信、处、婺、建等州皆大水,士民溺者数万,(秦)桧隐而不奏。有闻言者,必罪之”。⑤发生水灾,依据自汉代以来的解释,是五行中的水失其性,如天子不用有德者等,就要闹水灾,因此秦桧就十分忌讳报灾,知法犯法,反而施展淫威,要加罪于报灾情、说实话的官员。康熙和乾隆帝固然被若干清史研究者吹捧过甚,但按旧史的标准,总的说来,都算是“明君”。 “康熙皇帝对贪官污吏一向痛心疾首”,“可是,他对于索额图与明珠,却网开一面”,“索、明二人既是最大的贪官,又可作为他的得力助手,康熙帝在不妨碍其集中皇权的前提下,选择了两人的后一方面,容忍了前一方面。上述做法,并非康熙帝所独有,在乾隆帝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如他惩贪杀了大批高官,但对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却百般庇护”。⑥被某些史家过誉为“盛世”的清代康雍干时,其实贪污问题一直十分严重。相比之下,康熙帝和乾隆帝对贪官的处置,与前述的宋太祖处于同等水平。 一些学者对人治和法治的概念似乎有些模糊,其关键只怕在于对中华专制主义的本质没有看透,对于专制条件下人治的必然性缺乏清醒估计。权大于法的后果则是权必乱法,法必阿贵。在权大于法,权必乱法,法必阿贵的基本点上,宋朝与历朝没有也不可能有本质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并非没有一些贤明的官员,力图维护法律的尊严。历史上也有若干记载。如唐柳公绰“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 赃吏犯法,法在; 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⑦宋陈希亮“徙知雩都,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⑧但总的看来,他们的努力不可能扭转权必乱法,法必阿贵的大局。 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律史,对法律条文的变迁,下了许多功夫,当然是必要的、可贵的。但是,更重要的方面似乎还是司法实践。然而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下的人治条件下,司法腐败不可能不成为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的中心问题。笔者过去对司法腐败问题认识不足,注意不够。近年来方才予以关注,实为中华古史中的重大问题。前述《中国古代主流政治传统浅谈———以宋代为中心》,司法腐败列为第十五条。另有《王曾瑜说辽宋夏金》,⑨将司法腐败列为宋代农民的五大公害。拙作《回眸中国古代地方政治的贪腐与黑暗》,也专设司法腐败一小节。⑩虽然说了一点,但自然说不上有什么系统的、深入的、细致的研究。当然,在研究时,又不可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大致看来,宋、明、清代的相关史料肯定胜过其他朝代。 总之,研究、反省和批判中国古代权大于法的主流政治传统,不仅对于研究和理解古史,对于建设当代民主和法治社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民族只能按马克思主义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沿着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方能走向光辉的未来。 ———————————— 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六,绍兴二十七年二月丁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79页。 ②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③参见王曾瑜:《城狐社鼠———宋高宗时的宦官与医官王继先》,《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1-595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四《上书奏事》,杨一凡、田涛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1册,第38页。 ⑤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中兴姓氏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84页。 ⑥杨珍:《盛世初叶(1683-1712年) 的皇权政治———对明珠晚年的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1999年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⑦《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21页;《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03页。 ⑧《宋史》卷二九八《陈希传》,第9918页。“雩都”,原作“鄠县”,据标点本校勘记〔五〕改。 ⑨王曾瑜:《王曾瑜说辽宋夏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⑩王曾瑜:《纤微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3-66页。 作者简介: 王曾瑜,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辽宋金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