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文字记忆来说,口述记忆的传递媒介是普遍的口语;因其普遍所以不易被社会权力 掌控。即使在文字文明之中,我们许多的社会记忆仍赖口述在社会间流传。更不用说,在近 代之前许多人类社会并无文字,其历史记忆主要赖口述来传递。因此“口述历史”让我们脱 离历史文献的束缚,得以接触多元的边缘历史记忆。这些边缘历史记忆及其述事的荒谬、不 实,或其反映典范历史述事的荒谬、不实,都形成一种“异例”。深入分析这些述事与“异 例”并将之“情境化”,可以让我们对于“我们所相信的历史”与“他们所相信的历史”, 以及历史记忆、述事和人类社会文化背景(情境)之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我以川西羌 族的口述历史为例说明。 对于当代羌族来说,文字记载的羌族史--典范历史--只在近50年来才成为当地历史记 忆的一部分,也只有羌族知识分子知晓此种历史记忆。我曾在过去6年中(1995-2000年), 利用数个寒暑期在川西山中探寻当地的认同体系与历史记忆。在许多深沟村寨中,我都曾采 集到一种社会记忆,一种“弟兄故事”。以下是在松潘附近一条沟(山谷)中搜集的口述例子 。 1.最早没有人的时候,三弟兄,大哥是一个跛子,兄弟到这来了,还一个么兄弟到一队去 了。大哥说:“我住这儿,这儿可以晒太阳”;所以三队太阳晒得早。么弟有些怕,二哥就 说:“那你死了就埋到我二队来。”所以一队的人死了都抬到这儿来埋。 2.以前这没得人,三弟兄是从底下上来的。上来坐在月眉子那个墩墩上。又过了一两个月 。那个就是--不是三弟兄喔,那是九弟兄--九弟兄占了那地方。三弟兄打伙在这条沟。 还有两弟兄打伙在那条沟,大尔边。还有两弟兄打伙在大河正沟,热务区。九弟兄是黄巢, 秦朝还是黄巢?秦朝杀人八百万?黄巢杀人八百万。他就躲不脱了,就走到这儿。一家九弟兄 就到这儿来了。就是在秦始皇的时候。 3.高头来的七弟兄。从那七弟兄,有些安在大尔边,有些朱尔边、纳期、郎该、尼巴,是 这样分出来的。他们是在这个啥子朝代打散的?跑到这来。原来这儿没有人。没有人,这下 子七弟兄到这儿;只来三弟兄,还有四弟兄是纳期安了一个,大尔边,还有尼巴那安了一块 ,是这样分出来的。 4.七弟兄,黑水有一个,松坪沟一个,红土一个,小姓有一个,旄牛沟有一个,松潘有一 个,镇江关有一个。五个在附近,迁出去两个;一个在黑水,一个在茂县。 这条沟(埃期沟)中有三个寨子。例1、2之“三兄弟故事”,说明沟中三个寨的祖先来源。 这是当前这沟中人人皆知的集体记忆。三个寨子的民众,共同分享沟中的资源,也彼此分享 各寨所拥有的资源。三寨在阳山面(早晨晒得到太阳),一寨与二寨同坐落在阴山面。因此在 这故事中,老二与老三关系格外亲密;不只住在同一边,死了也葬在一起。这个兄弟故事所 显示的人群认同与区分体系,也表现于三个寨子敬菩萨的习俗上。三个寨都各有各的山神菩 萨。二寨又与一寨共敬一个菩萨“忽布姑噜”。三个寨共同敬一个更大的山神菩萨“格日囊 措 ”。 例2、3中的九弟兄故事或七弟兄故事,说明沟中三个寨子与邻近的纳期、热务沟(红土)、 大尔边沟(含朱尔边)等地村寨人群间的密切关系。这些小沟或村寨(包括埃期沟),共同坐落 在“小姓沟中”。因此简单地说,这两则故事说明埃期村民与其他小姓沟邻人间的密切关系 。在这人群范围中,埃期村民们的说法便有许多分歧。例2中的九弟兄故事,九弟兄的后代 分布较广,除埃期外还包括热务与大尔边的人。例3故事中七弟兄的后代分布要略狭些;除 了埃期三寨外,下游仍包括大尔边沟的人,往上游去只包括纳期、尼巴的人。有些老人说“ 埃期五弟兄故事”,范围更要狭些;三弟兄到埃期三个寨子,另两个分别到纳期与尼巴。 例4报告人叙述的是“七兄弟故事”;在埃期沟只有极少数见识广的人说这故事。这七兄弟 故事涉及更广大的人群范围。这些地区人群,以目前的民族与语言分类知识来说,包括红土 人(热务藏族),小姓沟人(藏族、羌族),松坪沟人(羌族)、镇江关人(汉化的羌族、藏族与 回族、汉人)、松潘人(以汉族、藏族为主)、旄牛沟人(藏族)与黑水人(说羌语的藏族)。在 这弟兄故事中,由于小姓沟所有村寨的人是其中一个兄弟的后代,因此“小姓沟人”认同得 到强化。更重要的是,这“七兄弟故事”强调一个以小姓沟为核心,包含许多村寨与城镇藏 、羌群众的人群认同。这些地区的村寨与城镇人群,也就是一个见识广的小姓沟人在松潘城 中常能接触到的人群范围--在小姓沟人心目中,这也是共同祭松潘“雪宝顶”菩萨的人群 。 一个认真探索“历史事实”的历史学者,不会认为埃期沟村民所说的这些“过去”是曾发 生的“历史事实”。显然,在这些故事中“过去”随着一群人(或个人)的族群认同与区分范 畴而改变。由社会记忆观点,我将之视为一种“历史记忆”--与许多我们所相信的“历史 ”有类似功能的“历史记忆”。“历史”,特别是说明一群人共同起源的“根基历史”,以 共同的血缘传承关系凝聚一个人群(族群或民族)。《史记》中溯及夏的始祖为弃,商的始祖 为契,周人始祖为后稷,以及我们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此种追溯族群起源的历 史 述事。 19世纪一位英国律师Henry S.Maine写了一部名为《古代律法》(Ancient Law)的书,书中 的主题是社会中的亲属血缘、领域主权与此二者的延续传承(注:Henry S.Maine,Ancient Law:Its Connection with the Early History of Society an d its Relation to Modern Ideas(USA:Dorset Press,1986/1861)。)。律法维系社会的整合与延续 ,因此Maine透过律法对于人类社会做了最简洁有力的定义--凝聚在血缘、地缘与其延续 关系下的人群。事实上人们也透过“历史记忆”来维系与延续这样的人类社会。在追溯群体 起源的“根基历史”中,我们也可发现Maine所提及的三个基本因素:血缘、空间领域资源 ,以及二者在“时间”中的延续变迁。这便是“根基历史”述事的主轴。最终目的在于以“ 过去”说明“现在”--我们(或他们)为何是同一族群或民族的人,为何我们(或他们)共同 拥有(或宣称拥有)这些空间领域及其资源,以及为何我们比他们更有权利拥有与使用这些资 源。以此查看世界所有的国家历史或民族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多不脱这些根基历史的 述事模式。以此而言,“弟兄故事”之述事中有共同的起源与血缘联系(弟兄),有空间领域 及其区分(弟兄到这儿来并分居各地),有血缘与领域的延续与传承(他们的后代就是现在占 居各地的人群)--为何我们不认为它是一种“历史”?事实上,“弟兄故事”与绝大多数文 字文明中的“根基历史”不同之处在于:“弟兄故事”中没有量化的时间,没有英雄与事件 ,以及“起源”是几个弟兄而非一个英雄圣王。可以说,它们是“根基历史”的一种原始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