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与探索》 侯云灏 参加讨论

社会的改造是五四以后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科学、民主为核心 的思想观念改造之后,以政治革命为核心的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造,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 ,并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关注社会改造,研究社会的产生、发展、变迁,探索社会运动 的规律,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首要问题。所以,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绝非偶然, 正说明历史研究已从关注帝王将相等少数英雄转向普通百姓,转向研究超出于任何个人 之上的客观社会的历史。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获取经验 教训,成为历史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现实 社会运动的激荡下,既肩负起了社会改造的历史使命,又适应了历史学发展的方向,因 而迅速崛起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社 会上掀起了一股尊孔复辟的逆流,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走进了死胡同。就在此时, 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迅速觉醒,发动了旨在进行思想文化启蒙的新文化运动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巩固,是因为国民没有觉悟 起来;国民的不觉悟,是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思想毒害的结果。于是他们决定从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旧思想,提倡新文化、新教 育,改造国民性,铸造“新青年”和新社会”入手,开辟一条新的救国之路。1919年, 《新青年》宣言:“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社会改造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凡社会上发生了种种问题,而 现在社会制度不能解决他,那末革命是一定不能免的了。你看中国今日所发生的问题, 那一种能在现社会现制度之下解决?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1](P69-7 1)毛泽东在回信中也说:“目的-改造中国与世界一定好了,接着发生的是方法问题, 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呢?”[1](P56-60)李达在1920年 12月7日《社会革命底商榷》一文中说:“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呼声,在中国大陆一天 一天的高了。”[2]可见,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已 成为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社会改造势在必行。唯物史观“实是平民的哲学,劳动阶 级的哲学”,“因为这个学说出,而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主义,同时有绝大 的改革,差不多划一个新纪元”[3]。日见突出的社会改造问题开始与唯物史观相结合 ,唯物史观也适应这一客观现实而迅速传播起来。社会变革的现实土壤为唯物史观的传 播、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兴起奠定了客观基础。
    思想观念的变革必然引起史学观念的变革。“五四”前后,史学观念是怎样变化的呢? 1902年,梁启超认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梁 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新史学》)反映了新史学的基本思想,新史学家 们认识到历史研究的对象不再是研究帝王将相等少数英雄人物的事迹,而是要研究包括 普通人在内的全人类进化的历史。但是,早期资产阶级史学家所谓“社会历史”、“人 群的历史”,并不是唯物史观所研究的基于生产方式变革的客观社会历史。因此,在19 18年7月1日还没有成为自觉的唯物主义者的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仍 说:“历史者,普遍心理表现之纪录也。故有权威之历史,足以震荡亿兆人之心,而惟 能写出亿兆人之心之历史,始有震荡亿兆人心之权威。”[4]步入20年代,随着社会革 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入,人们的历史观念才普遍地发生了转向。1920年,李荫清 在《唯物的历史观与科学的历史》一文中说:“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变迁,以物质条 件做中心也好,以经济情形做中心也好,还不是名异而实同的以人类的物质生活为主动 吗?”唯物史观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组织进化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类精神 文化的变迁的说明。“唯物的历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察法,是一种空前的社会哲 学。人类的历史必以动的社会为对象,以唯物史观的观察法去研究他,然后才可成为科 学的历史学。”(《史地丛刊》,第1卷第1期)1923年,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中认为 ,历史即“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也”[5]。1930年,郭 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该书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得出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进而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的结论。1931年, 黄公觉《新史学概要》说:“新史学则把历史看作包括对于文化与各文明各方面的发展 之说明。”[6](P1113)社会学史观“历史在于借物质的、生存的、心理的原因而叙述社 会之起源、组织及活动。”“新史学则是与各种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结婚的产物。 若是历史和社会科学-离婚,它就马上变为旧史学了。”“社会史……社会制度变迁又 有赖于社会学。”[6](P1216-1218)1935年,陈啸江《建立史学为独立的法则的新学科 》:“历史的本身是现实的运动,而史料却不过是现实运动的遗迹。”“我们知道社会 学上所注重的社会变迁,与以整个人群演化历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其间有绝对之不 同。……历史学所着眼的,乃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变’的法则,而社会学则以现 社会发生的现象为其中心,过去的研究,最多亦不过供其为研究现代之参考而已。”[6 ](P547)1935年,白宝瑾《历史和其它科学的关系》:“由于近代科学发达,影响人类 社会骤变,而历史研究的对象又离不开‘人类社会’,因此,史学不但本身要努力于科 学化……”“谓历史为人类社会的活动之科学。”[7]通过这些材料的罗列,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出,历史学家已经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逐渐地把这个整体的运动变化 的历史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史学观念在发生变革;唯物史观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在逐 渐地接近和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