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重视史学表达形式的创新。 《佛祖统纪》中的《法运通塞志》,在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中是个创例。《佛祖统纪》 虽仿正史的纪传体,但在“史学表达形式上,亦有所创新,是充分展现佛教史观的一部 史作”[29]。“志”原本是纪传体独有的体例,《佛祖统纪》由整体架构来看,是纪传 体,但纪传体的“志”并不强调编年,而《法运通塞志》虽名为“志”却编年记事,志 中有编年,这是《佛祖统纪》所独有的。这种表达形式,是佛教史学对传统史学的贡献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史学的局限,扩充了“正史”的体例,而且也囊括了更多的史学内 容,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内涵。释志磐撰述此志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代化事”,强调佛 教与世俗的关系。“夫世称三教,谓皆足以教世,而皆有通塞,亦时使之然耳,列三教 之迹,究一理之归,系以编年,用观通塞之相。”[20](《法运通塞志》一)佛教在中国 有所谓“三武之祸”,在经历了多次严酷考验之后仍能流传于世,释志磐认为这就能证 明佛教有其颠扑不破的常理。至于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关系,他认为应维持和平关系; 儒、释、道三教,“皆足以教世”,而三教又各有易为接受,或遭到排斥的时代,故说 三教“皆有通塞”。因此,《法运通塞志》从佛教史学反省的角度出发,不仅记述了佛 教史的兴衰,而且对于儒家与道流之兴废,也多有记载,“大儒、高释,有能以文字铺 张大道,为法门之标表者,是不可不略录也”[20](《通例·释志》)。对于这种创新, 方豪评价说:“求之欧西天主、基督史家中,亦无如此识力者,志磐真大史学家也。” [15] 综上所述,《佛祖统纪》中所反映的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是中古时期佛教史学与儒 家史学相互渗透与影响的产物。《佛祖统纪》在宋代佛教史学中开启了一代风气。它的 史学思想典型地反映了宋代学术思想的变迁。它所开创的史书新格局也成为后来佛教史 的“定式”之一,对元明清佛教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后人认真加以总结。但是 ,另一方面,《佛祖统纪》中宣扬的“善恶无常”、“因果报应”的史学思想,削弱了 史学通古今之辨的能力。尤其是它对早期佛教的不实考证和因门派之争对其他宗教派别 阙如的记载,造成史学失实、史学范围难以扩大的局面,这些理应加以批判。 【参考文献】 [1]严耀中。试论佛教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1996(4)。 [2]李学勤,吕文郁。四库大辞典[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刘复生。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 [5]苏洵。嘉祐集[M].四部丛刊本。 [6]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M].四部丛刊本。 [8]林駧。古今源流至论[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0]陈荣照。欧阳修史观论析[J].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学报,1996(4)。 [11]张晓华。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及其比较研究概况[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1)。 [12]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14]漆侠。探知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15]方豪。宋代佛教对史学的贡献[J].幼狮杂志,1970(2)。 [16]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J].历史研究,1990(3)。 [17]王德毅。宋代史学的特质及其影响[J].台大历史学报,1999(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