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以至非洲、欧洲国家,发生了广泛的关系,这一段中外交往史给 后人的启示也是很深刻的。有明二百多年中,倭寇曾猖狂骚扰东南沿海,来自西方的葡 萄牙、荷兰等国殖民主义者也先后来中国进行过侵略,他们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危 害,但最终都被中国军民打败了:倭患被平定,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从浙、闽沿海等地被 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向郑成功递交了投降书。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结果?当然是 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但是,在抵抗外国侵略中仅有英勇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 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否则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朝时期,中国无论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文化发达程度,抑或是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实力,都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综 合国力不小于任何外来的入侵者,这才保证了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最终胜利。由此可以 看出,中国要自立于世界,保持独立地位,必须千方百计加强自己的综合国力,这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明朝后期,西方耶稣会士随着殖民主义者的东来,也来到了中 国。他们的本意在于向中国传布天主教,但为了取得中国人的好感和信任以便传教,很 注重向中国介绍欧洲的科学知识,其中有一些是先进于中国的。当时一些勇于吸收外来 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等,也积极与西方耶稣会士相交往,接受其介绍的先进 知识,从而形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这对当时中国数学、天文学、历法、物理 学、军火制造等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徐光启等勇于吸收外来 先进文化的举动,反映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而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给中国 所带来的益处,启示着后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不断进步,积极吸收外来先进 文化诚为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