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新论(5)
在此之前王直曾向政府请求开海禁、允许与日本开展正常贸易。他说:“窃臣直觅利海商,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党贼侵扰事情……为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长涂等港,仍如广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朝,其主各为禁例,倭奴不得复为跋扈,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也”[25]。因为政府背信食言,王直才决计报复,僭号称王[6](P404~405)。他先称净海王,后改称徽王。据《筹海图编》与《汪直传》称:“参将俞大猷驱舟师数千围之,直以火箭突围去,怨中国益深,且渺官军易与也。乃更造巨舰联舫,方一百二十步,容二千人,木为城,为楼橹四门,其上可驰马往来。据居萨摩洲之松浦津,僭号曰京,自称徽王,部署官属,咸有名号。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时时遣夷汉兵十余万,流劫滨海郡县,延袤数千里,咸遭荼毒”[26]。 很显然,王直集团在日本建立根据地,又从日本出发来骚扰东南沿海,明朝官方便把这支武装力量视为倭寇。王直手下确有一些日本人,但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王直。正如王守稼所说:“这批‘真倭’大多数受王直海盗集团雇佣,王直一伙、以财物役属勇悍倭奴自卫……王直一伙在倭寇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大量史料证明,历史的真实情况似乎与以往流行的说法相反,嘉靖时的‘真倭’,反而倒是受中国海盗指挥,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5]这一点, 连指挥平倭战争的总督胡宗宪及其幕僚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编纂的《筹海图编》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事实真相: --“(王直)倾赀勾引倭奴,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为之部落”; --“初,直自列表之败,而之日本也,居五岛之松浦,僭号徽王,频岁入寇,皆直之谋,其党承奉方略,辄以倭人藉口,故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而不知其为直遣也”[26-卷八、卷五]。 鉴于这种背景,我们不由得钦佩万历时福建长乐人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对倭寇原由分析的高明。至少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其人众其地不足以供,势不能不食其力于外,漳潮以番舶为利,宁绍及浙沿海以市商灶户为利,初皆不为盗”; 第二,由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粤闽浙沿海民众海上贸易的生路受到遏制,由商转而为寇--“嘉靖初,市舶既罢,流臣日严其禁,商市渐阻,浙江海道副使傅钥申禁于六年、张一厚申禁于十七年,六年之禁而胡都御史琏出,十七年之禁而朱都御史纨出。视抚设而盗愈不已,何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商在此者,负夷债而不肯偿;商在彼者,甘夷居而不敢归。向之互市,今则向导;向之交通,今则勾引。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第三,政府推行政策的偏颇是导致倭患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初但许栋、李光头等数人为盗,既则张月湖、蔡未山、萧显、徐海、王直辈出而称巨寇矣!初但宫前、南纪、双屿等数澳有盗,既则烈港、柘林、慈溪、黄岩、崇德相继失事,而称大变矣!初但登岸掳人,责令赴巢取赎,既则盘据内地,随在成居,杀将攻城,几于不可收拾矣”; 第四,归根结蒂,倭患根源在于海禁太严--“推原其故,皆缘当事重臣意见各殊,更张无渐,但知执法,而不能通于法之外;但知导利,而不知察乎利之弊,或以过激启衅,或以偏听生奸……闽广事体大约相同,观丙子(万历四年)、丁丑(万历五年)之间刘军门尧诲、庞军门尚鹏调停贩番,量令纳饷,而漳潮之间旋即晏然,则前事得失亦大略可睹也。已夫,由海商之事观之,若病于海禁之过严”[27]。 ※※※※ 末了,对“嘉靖大倭寇”还得再说几句。其一,戚继光、俞大猷在平倭战争中崭露头角,战功显赫,后人对他们表示敬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求证于史实,他们从事的并不是一场抵御外患的战争,而是一场平定内乱的战争。其二,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战争,而是官方政策的转换。面对势不可挡的国际贸易大潮流,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嘉靖大倭寇”的实质是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放弃海禁政策。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及其辅政大臣主张实行比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准许人民航海前往东洋、西洋贸易,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其三,以此为契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刺激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此,全汉昇、百濑弘等已作出了精深的研究(注:参看全汉昇:《明季中国与菲律宾间的贸易》、《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自明至清中叶西属美洲的中国丝货贸易》,以上三文均载。《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院,1972年)第417-474页。全汉昇:《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四分册,第635-649页。 全汉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二期,第30-37页。百濑弘:《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研文出版社,1980年,第15-19页,第39-65页。) 〔收稿日期〕1999-9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