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3)
翦老提出这个编选原则以外,也列出了16条意见,供郑老参考。郑老结合翦老的意见 ,最后写成《关于编辑<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的初步意见》,刊登在《文科教材编选工作 通讯》十一期上。这就作为编选《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的原则,同时也适用于《中国史 学名著选》的编辑。 这两套书采取的是丛书主编统筹规则,制定原则,最后审定稿件。各分册主编负责每 册书的《编选说明》,具体的编选、注释工作。翦老主要负责《中国史纲要》的主编工 作和整个历史教科书原则问题的把握,对于这两套书主要由郑老负责,不过,在大的原 则问题上,郑老总会与翦老商量,告知翦老,或征询翦老意见。 尽管是全国教科书的编选计划,而且是在中宣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项目,但是当时 参加者还是颇有顾虑,在编选资料的过程中,郑老将这种顾虑归结为“四怕”: (一),怕选帝王:《史记》、《汉书》都不选汉高祖,《三国志》只选曹操,不选刘 备、孙权;(二),怕选贵族将相:《后汉书》不选窦融、马援(怕有功的外戚),外戚选 了梁冀;《史》、《汉》不选萧何、韩信,其他书也都不选名将名相;(三),怕诬蔑少 数民族;《后汉书》选例,在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少数族历史另有专辑,不录”,实则 并无此专辑;(四),怕犯错误:《史记》不选《伯夷叔齐列传》,实则经过批判的人更 应该知道他们的历史。(郑天挺《关于编选<中国史学名著选>之意见》1961年8月15日)[ 5](509-510) 经过了“反右”和“史学革命”的冲击,编选者心有余悸,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尽 管郑老也经受了冲击,但是他还是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负责的精神,通过信函努 力消除编选者的顾虑。 作为主编的郑天挺先生,相当认真负责。因为两套书都是为大学教科书性质,所以在 编选过程中,主编要考虑所编出的书,是否利于教学,同时还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 而且因为当时教材匮乏,各校要求迫切,所以又要求进度较快。如郑老1962年7月27日 致函中山大学董家遵先生:“《隋唐五代史参考资料》闻尊处甄选已毕,略加简注即可 完成,至深钦慰。现各校需用孔殷,催促颇亟,尚请于八月底以前交下,以便可以克期 出版。”(《函董家遵1962年7月27日》)[9](519)从1961年4月开始,各校就开始两种资 料的编选工作,最快者六、七月间就已经完稿,在1966年“文革”前,《中国通史参考 资料》已完成古代部分第一、二、三、四、八册,近代部分亦由龚书铎先生编完上、下 二册,并且得以出版。《中国史学名著选》则出版《左传选》、《汉书选》、《三国志 选》、《资治通鉴选》四册。其他未出版的书,也大多完成了。 当时编选资料固然是为了大学教学的需要,但参加编写的史学家并非止于此。1962年4 月,郑老与翦老商量后,历史组决定编写中国断代史九种。为此郑老特别准备信函如下 : 此间近有编辑中国断代史计划,分九册,每册三十至三十五万字,定名为××史纲要 。内容、论点及编排,全由主编者自定。九册只求衔接,不求论点一致。合之可以成为 一套断代史,分之亦可以独立各成一书。期以两年半完成,一九六四年出齐。其中((史 一册,咸推吾兄主编。九册分期如:……如有不妥,尤盼教正。(《致中国断代史诸主 编》,第516页)[5] 遂决定各册主编如下:徐中舒《先秦史纲要》、翦伯赞《秦汉史纲要》、唐长孺《魏 晋南北朝史纲要》、汪《隋唐五代史纲要》、邓广铭《宋辽金史纲要》、韩儒林《元史 纲要》、傅衣凌《明史纲要》、郑天挺《清史纲要》、昭循正《民国史纲要》。九部断 代史的主编,皆参与了当时的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汪篯与邵循正先生参与了翦老主编 的《中国史纲要》,所以九种断代史的编选计划,可以说是教材编写的继续。可惜因为 不久政治气候的变化及随之而来的“文革”,使得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变成现实。 作为历史组副组长的郑天挺先生,当时除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和《中国史学名 著选》外,亦过问其他的编撰事宜。如《中国历史文选》由周予同先生主编,其间周先 生与郑老往为书函数度,征询意见,商榷相关的编选事宜。若1961年8月25日,郑老致 函周先生: 顷上海寄来尊选《历史文选》清样,注释精确扼要,而解题尤见概括之审,非淹贯大 师不能办此。拜服拜服。《史通》校注之想,弟怀之四十年,性既疏惰,旧时又奔走衣 食,不能得善本,蹉跎无成;近已嘱杨翼骧为之。浦二田于刘书诵习尚熟,但识见太陋 ,且有妄改处,诚如尊论,实不足观。刘子玄书有创有因,有批判,有继承,学者多赏 其创而忽其所因,遂疑刘氏之前无史学,非笃论也。然刘氏于因袭前贤处,既未一一说 明,非饱学如兄莫能抉示,此则尤盼随时见教者也。(《函周予同1961年8月15日》)[5] (511) 在现存保存郑老的信函中,有周予同先生于1961年9月11日、11月27日和1962年1月8日 致郑老的信。如1961年9月11日的函中周先生言: 接八月四日手教,深感老友关怀之深,敬先致谢意!《中国历史文选》上册已交中华书 局付排,如按口头约定,九月开课当可有书。下册因保证教师休息,只有初稿,尚须大 力修改。其中选目,尊见甚是。现已与同志们协商,将谭嗣同、严复二文抽出,改选顾 炎武、钱大昕、赵翼三家,惟选何篇,意见尚未一致。兄有高见,肯即示知。(《周予 同1961年9月25日》)[5](532) 可见,郑老对《中国历史文选》的选目内容亦提供意见,并且担当审稿任务。而当时 与负责《世界通史参考资料》编选的武汉大学吴于廑教授亦有书函往来,了解相关进度 及内容。 由上可知,作为丛书主编,具体负责以下几方面的事情:制定编选原则,明确编选方 针与目的;统筹全书规划,协调各书内容;审查各册内容,使之做到既符合历史事实, 又适用于当时学生的需要。而当时由资料开始,到编选断代史纲要,实际上有一揽子计 划。从组织形式来讲,这是建国以后,全国史学界大规模的一次合作,是一次由上而下 的由中央统一安排,统一调配,用行政命令式的,完成国家的计划,这是计划体制下所 进行的科研活动,其计划性、政治性、紧迫性是其明显的特点。在当时的时代下,教科 书的编撰,政治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与当今个体申报项目,国家拨给经费,定期完成任 务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