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天平究竟在向何方倾斜(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 孟照辉 参加讨论

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谈判,一开始对方便拒绝中朝方面提出的以38度线为界的合理主张,以所谓补偿其海空军优势的强盗逻辑,要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一线阵地后方,妄图不战而夺取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对中朝军队施加军事压力。连续发动了1951年的夏秋两次局部攻势和空中“绞杀战”。结果以其自认“得不偿失”而告失败,被迫放弃其无理主张。但仍然要让中朝方面退出包括开城在内的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中朝方面不能接受。但是既然敌人已有所让步,中朝方面也放弃了以38度线为界的主张,提出以现接触线划界的方案。但是,对方仍然要中朝方面退出开城。中朝方面是寸土不让。对方无法只好放弃。但又提出划定的分界线为临时分界线,30天之后如不能签字停战,再重新划定。其用心明显,是在向中朝方面挑战。他们自信30天以后,战线会变得对他有利。中朝方面看透了敌人的用心,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对方的主张。这等于说,好吧!那再较量较量。结果,到停战签字时,敌方不仅寸步未进,反而丢掉了332平方公里。
    关于战俘遣返问题,这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国际法(日内瓦公约)可遵。可是,却拖延了一年半之久,而且斗争还非常尖锐,几乎导致停战谈判破裂。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正如当年周恩来总理分析的那样,主要是两条原因:一是,“美帝国主义总想拖延朝鲜战争,并且企图在最后占上风来结束这场战争,也就是说美国要在有利的时候,有利的条件下停战。”二是,“因为它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是失败了,于是就企图在停战的条件下来挽回它的失败,结果它选择了一个最不讲理的条件。”
    因此,战俘遣返问题谈判一开始,美方便不顾国际法的规定,以保护战俘人权为由,图谋扣留战俘。先是少报战俘数量(比其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数目少4.4万人),之后,便宣称有大量战俘拒绝遣返。在其提出的遣俘方案中将战俘区分为“选择遣送”和“不选择遣送”两类。主张“选择遣送”的“一对一交换”,“不选择遣送”的即“解除其战俘身份”(即不属遣返之列)。美方这一方案就是其图谋扣留战俘的所谓“自愿遣返”原则,反对中、朝按照国际法提出的全部遣返的原则。
    美方提出的这一方案不仅遭到了朝中方面的坚决反对,也遭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在此情形下,美方被迫放弃了其无理主张,名义上肯定了全部遣返的原则,但在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上,却仍在坚持“自愿遣返”的原则。敌人为了证明有大量战俘拒绝遣返,竟以威胁利诱等手段在战俘中进行甄别,并对反对甄别的中、朝战俘进行血腥镇压。在巨济岛等战俘营地导致多起惨案。
    美军残害战俘的罪行,遭到朝中方面最强烈的抗议和谴责,也遭到国际舆论的极端不满。但是,美方并无任何收敛。在讨论遣反步骤方式时,继续进行讹诈,玩弄阴谋诡计。并以连续休会、中途逃会对中朝方面施加压力。与此同时,以空军对朝鲜北方一些重要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毁灭性轰炸。以求达到其所谓的“迫使共军最后同意我们(美国)的停战条件”。
    针对这一情况,1952年6月9日,金日成与彭德怀致函“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严厉谴责对方。指出:“如对方意欲借此破裂谈判,就应公开宣布承担责任”。美方被迫照常参加会议,但仍故伎重演:到会即宣布休会。甚至纵容李承晚集团于6月下旬开始将朝方被俘人员3.8万人宣布为平民释放。这一行径遭到朝中方面强烈谴责和抗议之后,美方又曾两次提出所谓“最后的、坚定的、不可更改的方案”。但万变不离其宗,在遣返步骤、方式上仍在变相地坚持其“自愿遣返原则”,坚持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所谓拒不遣返的战俘)就地释放。当然,为朝中方面坚决拒绝。
    10月8日,朝中方面提出新建议。除了重申全部遣返原则以外,在遣返方式上提议:停战后将所有战俘送到非军事区由对方接管,然后对战俘进行访问,按国籍、地区分类和遣返。美方不仅不予理睬,反而按照其预定计划宣布无限期休会。继之,于10月14日发动了以“摊牌作战”命名的金化攻势,即上甘岭战役,并将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强移到正在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企图操纵一些国家支持其无理主张,利用联合国大会压中、朝屈服。与此同时,还大肆进行战争叫嚣,扬言“不惜冒扩大战争的风险,以扩大规模的进攻,甚至使用原子武器来赢得战争”。1953年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国情咨文,更公开宣称“废除台湾海峡中立化”,要放蒋出笼,进犯中国大陆。美国的这些行径,几乎使朝鲜停战谈判陷于破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