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C·克莱芒、P·布诺德和L·塞弗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分析学说的批评 》(金初高从俄译本转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第1版)。此书的学术背景是,20世纪70 年代以来,法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界以巴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思想》周刊 、《新评论》月刊所组织的一些研究小组为中心,对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展开了一场 较为深入的批判,该书即为现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界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进 行严肃的学术批判而作出的一份学术总结; 美国心理史学家劳埃德·德莫斯的《人格与心理潜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原书书名应译为《新心理史学》),选编了10篇论文,以心理史学的分支序列分别为童 年历史、心理传记和群体心理史。德莫斯在本书中声言:“犹如19世纪末叶社会学从经 济学中分离出来、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一样,心理历史学迟早必定会从历史学中分 离出来,组建自己独立的学术研究体系。”(见该书第7页)这充分显示了新一代心理史 家对这门学科前景的看法。德莫斯乃美国《童年历史:心理历史学》季刊主编,既受过 心理分析训练,又精通历史学各门专业,他为美国心理史学的拓展作出了贡献,此书中 译本出版后,国内学人引用率甚高。 一些很重要的心理史学译文的发表,也为大陆学人的心理史学研究提供了条件(注:常 为人引用的约有:(1)美国郎格:《下一个任务》,载《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49 -1960年)》(何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初版;(2)美国奥托·弗兰茨:《俾斯麦心 理分析初探》(金重远译),载田汝康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1982年6月第1版 ;(3)美国托马斯·科胡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罗凤礼译),载《史学理论》198 7年第2期;(4)美国理查德·舍恩沃尔德:《对历史的心理学研究》(姜跃生等译),载 《史学理论》1987年第2期;(5)美国彼得·洛温伯格:《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 源》(张同济译),载《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4期。)。 从总的看来,在这方面的译事成绩还是微不足道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时 代交通便利,信息迅达,文献流传更快速了,中国的心理史学研究者可以更多地直接运 用西文资料,而不必一味依赖翻译作品,更不必说,在当今时代,学人还可以通过网络 检索到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此更是自由而便捷了。 二、东方回应:国人对心理史学的评价 现代西方心理史学自产生后即输入中国,在20世纪的中国学界激起了悠远而持久的回 响。 西方心理史学之东来,对东方学者治学产生了或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对于历史研究中 ,运用心理分析,梁启超就作出过榜样。他于1918年冬至1920年春,曾漫游欧洲并访学 ,归国后梁氏于1921年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提出要探求历史的因果关系, 则需探求该一时代的社会心理的状况,这一点从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可知概 况。先辈史家李大钊也在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史学要论》中,倡导史学的研究应借助 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诸多学科的成果。 在20世纪前期,学界在争论中国民族性的问题时,如陈独秀、鲁迅、林语堂等人都有 很精辟而警世的言论,笔锋犀利,并且深入到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对此拟不作详述( 注:参见彭卫:《历史的心境--心态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90页 。)。 在20世纪前期,对西方心理学说作出积极回响的著作是朱光潜的《变态心理学派别》 。此书开明书店1930年出版,历经70余年,至新世纪来临之际,还被收入《商务印书馆 文库》重版。《商务印书馆文库》是与著名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相比肩的,旨在精 心遴选国人原创性的学术作品,提升中国学术水平。如今国人介绍现当代西方心理学说 之作甚多,但朱光潜的《变态心理学派别》在今天看来仍有不灭的学术意义。为此,我 们对朱光潜的这本著作有略加评价的必要。 朱光潜是现代著名美学家,他在译介西方美学理论方面成绩卓著,功不可没。不仅如 此,朱光潜对把西方心理学说介绍到中国贡献亦多。他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介绍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我们只要查阅一下当时出版的《东方杂志》、《留英学报》便可知 晓了。 研究隐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学,通常叫做“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朱 光潜认为,严格说来,这个名词并不精确,传统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现象,而意识不能察 觉的现象则称之为“变态”,这自然是不精确的。朱光潜还指出,其实对变态心理现象 的研究由来已久,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论及悲剧的功效,曾说到哀怜和恐怖两种情 绪可因发泄而净化,亚氏的“净化”和弗洛伊德的“升华”就很相似。近代德国哲学家 如莱布尼兹(Leibnitz)、叔本华(Schoupenhauer)、尼采(Nietzsche)等人对于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说而言早已开其先河了。 《变态心理学派别》主要介绍了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思潮。朱光潜认为,近代西方 变态心理学有两大潮流: 其一,发源于法国,流衍为“巴黎派”和“浪赛派”,后“浪赛派”又发展为“新浪 赛派”。 所谓“巴黎派”即为巴黎的沙白屈哀医院(La Salpk1n303.jpgtriè)为大本营,所以称沙白屈 哀派,亦称巴黎派,这派最大的领袖是夏柯(一译柴柯,Charcot)(注:朱光潜:《变态 心理学派别》,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第102页。又,此外保留了朱氏原书之译称, 在括号内另注了当代通行的一种译法。)。夏氏门下出了两位著名的弟子,一为耶勒(一 译庄纳,Janet),乃现代法国心理学之泰斗,另一个门生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佛洛德( 一译弗洛伊德)。所谓“浪赛派”(一译南锡派,Nancy School)即以浪赛大学和医院为 中心,所以得名浪赛派,这派最大的领袖为般含(一译柏南,Bernheim)。两派虽各树一 帜,但却有以下一些共同点:他们都看重潜意识现象;他们都用观念的“分裂作用”来 解释心理的变态;他们都应用催眠或暗示为变态心理的治疗法。 其二,发源于奥地利与瑞士,在奥地利称之为“维也纳学派”,以佛洛德为宗,在瑞 士称之为“柔芮西派”(一译苏黎士学派,Zurich School),以融恩(一译荣格,Jung) 为宗。另有爱德洛(Adler)受学于佛洛德,本为“维也纳学派”成员,后因意见不合而 自立门户,一般称之为“个别心理学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