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若干问题述要(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王炳林 参加讨论

四、关于“左”和右的错误问题
    如前所述,研究“左”的和右的错误指导思想,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得到深化。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前,党内连续产生了以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党内一直比较重视对这一重大历史教训的总结,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当时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对产生错误的原因的分析上强调了作为社会根源的小资产阶级革命的急性病,而对党内的主观原因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都没有作出分析和结论。研究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历史教训的原因。(1)旧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急性病,是产生“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容易产生狂热性而不能表现出坚韧性和组织纪律性。三次“左”倾的领导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感情代替政策、以空想代替科学,从感情到政策都迎合了小资产阶级主张的愿望和要求。(2)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缺乏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产生“左”倾错误的主观原因。一是党的理论准备不足,马列主义水平低。二是环境恶劣、斗争艰苦,党又缺乏领导经验,很难对矛盾纵横交叉、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三是党领导作风不民主和党内斗争方针的错误。在党的领导方式上存在严重的家长制作风,大革命失败后又长期处于分散的乡村游击战争环境,党的组织也不健全,民主很难实行。在党内斗争上“公式化”、“概念化”的简单做法盛行,削弱了全党对“左”倾路线的识别力和抵制力。(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错误指导,是产生“左”倾错误的重要外部原因(注:巩健芳:《试论“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不是“左”倾错误的社会根源。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条件下,既可产生“左”的错误,也可产生右的错误,党的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说明了这一点。而且同一社会条件下,也可以出现正确路线,遵义会议后的社会条件与以前并无多大变化。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较中国发展和进步的苏联,也同样发生了“左”的错误。那么,应怎样分析“左”倾错误的原因呢?应该说主要原因是对外国革命经验神圣化,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析说,三次“左”倾错误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共同点是城市中心论,这是法国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但是中国的情况和法国俄国不同,中国革命不能从城市武装起义开始。犯“左”倾错误的人,照搬外国革命经验,在中心城市搞冒险主义起义,都碰壁了。王明把马列主义教条化,不对中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所以他的思想是非“左”即右。在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却制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及一整套正确政策。可见,三次“左”倾错误的领导人认为马恩列斯的理论是正确的,只要照搬照做,革命就会成功,这就是他们犯“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注:李绪基:《也谈“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原因》,《史学月刊》1985年第2期。)。
    建国以后,频繁的“左”倾错误给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对党内长期存在“左”倾错误的原因,理论界很多人作了探讨,现列举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的论者认为,党内的错误倾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套之以简单的抽象概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予以具体的科学的分析:(1)忽视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必然形成脱离实际的、“左”的形势分析和政治指导。由于我们对中国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缺乏深刻了解,而又把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和党的若干历史经验绝对化,既造成了“左”倾错误的蔓延,还阻碍了全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势必一再重复被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东西。(2)在群众运动中放弃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支持一部分人的盲目自发倾向,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我国是一个农民小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党过去所领导的群众运动,就其参加成分来说,主要是农民,因此,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就显得更加迫切。(3)在党内长期存在着“左”的思想和情绪,为“左”倾错误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从50年代后期起,党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阶级关系作了错误的估计和分析,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虽然党中央曾多次对实际工作中的错误进行过纠正,但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纠正,所以,在形势稍微好转之后,这种“左”的错误思想和作法又重新抬头,并表现为新的更严重的错误(注:何理:《关于党在历史上屡犯“左”倾错误原因的探讨》,《思想战线》1983年第4期。)。
    还有论者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党所以会犯“左”倾错误,并且长期得不到清除和纠正,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理论根源和复杂的历史根源。(1)社会根源:“左”倾思想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潮,是小资产阶革命性的表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旧意识形态不可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立即消失;同时,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在农村仍占主导地位,使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存在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我们绝大部分党员是小生产者出身,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传统观念必然要带进党内。(2)党内长期存在着“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顽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1957年以后,我们长期在“左”的政治空气中生活,在党内逐渐形成了一种保护和提倡“左”的错误的传统观念。在国际共运史上也有这类事实,“右倾”的人受严厉处分,而反“左”的例子却很少。这就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无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反右。(3)理论根源:长期以来,我国流行着一种“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即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此,要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以阶级斗争为纲。(4)组织上的原因:党内不能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在一个长时期内党内缺乏正常的民主生活。(5)其他原因。从1946年到1956年的10年,其间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挫折,党领导的事业是节节胜利的,因而容易使人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从而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忽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此外,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封锁包围之中,这也容易产生“左”的错误(注:孙道同等:《社会主义时期党内长期存在“左”倾错误的原因试析》,《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