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6世纪英国社会的等级状况(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郭方 参加讨论


    可以说,在16世纪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国仍是一个等级社会,并以等 级制度作为国家的重要统治手段,这种社会状况与政治体制是与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过渡这个时期的阶级状况及政权性质相适应的。封建等级制已蜕变为大小不等 的地产占有制,而地产能否维持与发展,则同地产经营与原始资本主义的农、工、商业 发展的关系相关连;而要把握这种关系,必须积极参与地方与全国的政治事务并掌握更 多的权力。因而将封建社会沿袭下来的等级制加以变革,将地产、财产与等级的政治社 会特权结合,并力争利用这种特权对王权与政府施加更大的影响,是适合当时统治阶级 的利益的。这种等级制有着新旧结合的特点,这在英国社会等级的最上层--贵族(封 爵、骑士、准骑士、绅士)的规定上最为明显。
    贵族等级的划分仍基本体现拥有地产的多寡,对动产等非地产的标准比地产高得多。 亨利八世时代给予绅士家徽的条件是有年收入10镑以上的“自由地产”或动产300镑以 上,其先辈不能有背叛国王或有“异端”信仰者[21](p.95)。此外,各类贵族称号在经 济上没有破产、也未因政治原因被褫夺的前提下可以世袭,但一般只限于长子一人,其 余子女或亲戚不得继承和享有其特权[21](pp.107~108)。只有绅士以上的“贵族”才 有担任治安法官以至政府大臣的资格,这虽是成规,但国王可以在任命非贵族出身者( 尤其是“专业人员”和商人)为大臣或地方官员时,赐封其为骑士或绅士以至封爵贵族[ 23](pp.38~43)。骑士和绅士的家庭成员可以继承家徽,但骑士头衔则不能自然继承而 须王权再行封赐,这就使得骑士家庭要在当地政治与社会事务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并 维持发展其财产[23](p.57)。骑士和绅士头衔也有相当的开放性,城镇中发财致富的商 人及后代为获取政治社会地位购买田产,约曼通过土地和农产品买卖投机致富,都可以 上升为绅士和骑士。有头衔、有财产、有权势者之间经过通婚而获得、巩固以至提升贵 族等级地位,使贵族避免破产和商人进入贵族等级在16世纪是常有之事[23](pp.57~59 )。骑士、绅士若经济破产、绝嗣,或在政治上失势,因而被淘汰出“贵族”行列者也 不在少数。即使最高等级的封爵贵族,虽然其长子有爵位继承权,但在16世纪能够保持 其地位的也是少数。1487年封爵贵族有57位,1603年有55位,其间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的 剧烈变动,加上破产、绝嗣等原因,能够在这百余年中将贵族爵位一直保持下来的家系 只是少数[23](pp.40~50)。这说明贵族是在社会等级的金字塔顶端不断爬上滑下,而 并非是拥有固定的经济政治特权,整体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一个阶层。
    等级地位的经常变动除了政治斗争因素之外,另一个最普遍的因素是经济收入。16世 纪英国国王曾颁布一系列法令,规定各等级的服饰和装饰,但只要地产年收入或拥有的 动产达到一定数量(如地产年收入在20镑,100镑,200镑以上,拥有货物在200镑以上等 )就有资格与贵族同样穿戴[24](pp.30~32)。这说明即使国王和议会也将拥有一定数量 财产与收入视作与贵族等级等同的资格。经济上破产的贵族会被暂停或取消贵族资格, 这就使贵族不得不与农、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经营发生密切关系,成为萌生中的资本 主义式经营的参与者和大宗主顾,如此才能维持和巩固其贵族等级地位。利用地产权圈 占公地,用提高租金的手段剥夺小农地产,从事养羊、矿业、林业,投资商业、海外冒 险公司和合股公司,利用王权的宠信获取某些商品进出口垄断权或专利权,与军事承包 商作交易[23](pp.163~207),成为贵族维持和扩大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所以,贵 族等级的存在并没有阻碍资本主义因素发展造成的社会经济分化,而且使贵族们必须将 其拥有的大地产作各种有利可图的投资以应付维持贵族地位日益增长的开支。
    贵族以地产为基础的投资和巨额的消费,这些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机会与风险不但 影响到贵族等级的沉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其他等级的分化变动状况。贵族的投 资与消费使城镇工商业者得以经营和致富;使海外贸易、掠夺与冒险得到资助并能有利 可图;富有的乡绅和约曼可以购得贵族的地产,或签订有利的租约成为租地农场主进行 商品化农业经营;原来生活在贵族地产上的农民,由于其占有小块地产的法律地位不确 定和经济上的脆弱性而抵挡不住农业商品化的冲击,或沦为佃户与雇工,或被逐出地产 成为流浪者,或流入城镇成为无产者劳工。贵族等级又因长子继承制,其余家庭成员不 得不在法律界、商界、宗教界等“专业”自幼接受培训,尤其是骑士和绅士家庭的子弟 更视此为晋身之阶,这使“乡绅的兴起”在工商界、法律界、宗教界(尤其是宗教改革 各教派)极为显著。
    上述因素使贵族等级在十六世纪及其后的英国经济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积极活跃的作用 ,也说明贵族这个地产主等级在此期间的社会经济变革中同样也是适者生存发展,不适 者衰败消亡。这种“优胜劣汰”使贵族等级能够在此后数世纪的经济政治大变革中继续 占据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
    【参考文献】
    [1]Mohl,R.,The Three Estates i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Literature [M].NewYork,1933.
    [2]Williams,P.,The Tudor Regime[M].Oxford,1979.
    [3]Roberts,C & D.,A History of England,Prehistory to 1714[M].中国台北:五南 图书公司,1986.
    [4]Saul,N.,Knights and Esquies[M].Oxford,1981.
    [5]Hughes,P.,The Reformation in England(vol 1)[M].London,1954.
    [6]O'Day,R.,The Profession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M].London,1987.
    [7]Kelso,R.,The Doctrine of the English Gentleman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M].Urbana,1929.
    [8]Furnivall,F.J.,Harrison's Description of England[M].London,1877.
    [9]Wrighton,K.,English Society,1580-1680[M].London,1982.
    [10]Elliott,B.,Mobility and Marriage in Pre-industrial England[M].Cambridge ,1978.
    [11]Dietz,F.C.,English Government Finance,1485-1558[M].Bloomington,1964.
    [12]Clay,P.J.,Economic Expansion and Social Change:England,1500-1700(vol I) [M].Cambridge,1984.
    [13]Campbell,M.,The English Yeoman under Elizabeth and Early Stuarts[M].Lon don,1960.
    [14]Stone,L.,Social Change and Revolution in England,1540-1640[M].London,19 65.
    [15]Dewar,M.,A question of plagiarism;the“Harrison chapters”in Sir ThomasSmith's De Republica Anglorum[J].Historical Journal,1979,22:pp.921~929.
    [16]Slack,P.,Poverty and Policy in Tudor and Stuart England[M].London,1988.
    [17]Elton,G.R.,The Tudor Constitution[M].Cambridge,1982.
    [18]Hoskins,W.G.,The Rediscovery of England[M].London,1965.
    [19]Gunn,S.J.,Early Tudor Government,1485-1558[M].London,1995.
    [20]Palliser,D.M.,The Age Elizabeth[M].New York,1983.
    [21]Denton,J.ed.,Orders and Hierarchies in Late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Eu rope[M].London,1999.
    [22]Lamond,E.ed.,A Discourse of the Common Weal of This Realm of England[M] .Cambridge,1954(原版约为1565年)。
    [23]Stone,L.,The Crisis of the Aristocracy[M].Oxford,1967.
    [24]Hurstfield J.and Smith A.,Elizabeth People[M].London,197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