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认为他的这种历史观会得到同时代的远东人的理解和赞赏。“一个孔门儒者,也像作者一样,遇到任何时事发生时不能不联想到某些典籍上的类似的例子,而这些类似的例子,在他看来比引起他去回味熟悉的中国古典学问的近代时事更有价值,甚至也许更具有生动的现实性。这位清朝末年的中国孔门儒者和他的同时代的维多利亚晚期的英国希腊学者之间,在观念上的主要区别也许是:前者可能仍只满足于二重性的历史比较观,而后者当他一开始获得二重性的历史观时,就不能自己,非把他的学术眼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不止。”(注: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第428-429页。)一个受过古典教育的中国学者,在他们看来,在中国和远东文明的继承者之外,其他文明则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不值得重视。 汤因比认为,在19世纪末,中国的学者由于所受的是传统的古典教育,眼光仍然是闭塞的,所以他们的视野只局限于中国和远东的文明,在他们看来,在此之外就不会有什么值得重视的文明了。而西方的学者则不同,他们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视野扩大了,他们发现在古希腊文明和西方文明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文明存在着,其重要性是他们不能忽视的。因此汤因比不满足于希腊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知识,他尽量搜集其他文明的资料,这也是他特别重视中国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汤因比从他的文明理论中看到一切文明都逃脱不了要灭亡的命运。因为按照汤因比的观点,一切文明都必须经过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灭亡的过程,谁也不能例外。但他又不愿看到生存其中的文明--西方文明的灭亡。他认为命运并不能主宰一切,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命运之火还在燃烧。汤因比既看到东方的曙光,又对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沾沾自喜,这些矛盾的历史观是其立场和地位所决定的。但不管怎样评价汤因比的著作和其历史哲学,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都是不可否认的。汤因比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则是毫无疑义的。 注释: ⑥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册,第236-23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