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史·西域传》黑娄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域研究》 张文德 参加讨论

二、黑娄与哈喇
    另一个与哈烈有关的译名是“哈喇”。《明英宗实录》正统六年(1441)十月甲子,米昔儿等地面使臣马速兀把都儿奏:“守天方地面王遣其男赛亦得·阿力(Sa'id' Ali),同使臣赛亦得·哈三(Sa 'id Husain),带奇异方物进贡,至哈剌地面被贼杀死赛亦得·哈三,伤赛亦得·阿力右手,劫其贡物、衣服、行李。”(注:《明英宗实录》卷八四,第一页。)这个“哈剌”可能就是哈烈,因为此次同时来京的进贡使臣除米昔儿使臣和被伤使臣外,还有哈烈使臣。但《明实录》中没有明确“哈剌”即哈烈。把哈剌与黑娄联系在一起的是《明会典》。
    《明会典》有两种,即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重修的《明会典》和申时行等重修的《明会典》。前者成于弘治十五年(1502),正德四年(1509)重校刊行。本文后简称徐《会典》。后者成于万历十五年(1587)。本文后简称申《会典》。对照两书,申《会典》中载有黑娄进贡事,徐《会典》则没有“黑娄”这个词。由于弘治十五年以前事,申《会典》基本上照录了徐《会典》。“黑娄”这个词可在徐《会典》中找到相对应的词“哈喇”。如,徐《会典》卷一百三:“哈喇,筵宴二次。宣德七年,使臣朝贡至潼关,陕西、甘肃管待。”(注:(明)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等重修《明会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7册,第942页。)申《会典》卷之一百十四把哈喇改成黑娄,余皆同。在徐《会典》卷一百四《常例下程》中“哈喇”亦被申《会典》改成了“黑娄”。可见“哈喇”与“黑娄”应为一地,然徐《会典》卷一百三中还出现另一个哈里。“哈里,筵宴一次,永乐间使臣朝贡经过府卫茶饭管待,至涿州良乡,令光禄寺办送,茶饭接待,回还自良乡,抵陕西布政司,经过府州茶饭管待。”(注:(明)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等重修《明会典》,《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17册,第617-944页。)这个“哈里”就是“哈烈”,在申《会典》卷之一百十四《管待番夷土官筵宴》中,除徐《会典》哈里改成哈烈外,余均与此同。这个“哈里”亦是“哈剌”,《礼部志稿》卷三十五《主客司职掌》列举的西域三十八国与徐《会典》列举的三十八国一一对应,其中第一国“哈里”对应于“哈喇”。(注:(明)俞汝楫编《礼部志稿》卷三十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7-661页。)由此可见,“哈喇”、“黑娄”、“哈里”、“哈烈”都是同一地名的不同译写。由于郑晓《皇明四夷考》的影响,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的权威性,后世治史者多采用“哈烈”和“黑娄”为两个不同国家的说法。
    “黑娄”为Herat的音译,本不能从汉字字面上解释。但郑晓在介绍“黑娄”的特征时,认为其山川草木禽兽人物皆黑。郑晓不可能知道申《会典》将徐《会典》中“哈喇”都改成了“黑娄”,但他可能知道徐《会典》的哈喇就是黑娄,而有一个畏兀儿语词“哈喇”的意义就是“黑”。这在明《高昌馆杂字》声色门中有记载。郑晓有可能将黑娄的特征附会为“黑”。也许,这是当时人的看法。(注:我们应注意,代表畏兀儿语“哈喇”(黑)的突厥语原词Qara与作为哈烈异译的“哈喇”(哈里)的原形的Herat,是两个毫无干系的词。仅从汉字译音相同这一点来进行比附是没有意义的。)民国初年,黑娄的“黑”被丁谦先生在其《明史各外国传地理考证》中还原成“哈喇”,他认为:黑娄即唐书葛逻禄,元史作哈剌鲁。蒙古人称黑为哈喇,龙为娄。哈喇娄者,黑龙也。(注:丁谦:《明史各外国传地理考证》,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一集,第26页。)丁谦先生把黑娄拼写成哈喇娄,其拼法还原有误。明人记载中,亦无哈喇娄一说。唐代葛逻禄、明代哈剌鲁的原名均为Qarluq,与“哈烈”、“黑龙”之类毫无关系。
    黑娄传中的“黑色”直至清末仍为人深信。清朝末期,萧雄在《听园西疆杂述诗》为我们“找到”了“黑娄”这个地方。该书卷二《罗卜淖尔》:“蒲昌海上黑娄居,牧树全无祗食鱼。一种穷黎隔人生,烟波刳木自相于。”他指出蒲昌海中有一洲,“洲中聚处一种回人,与各城回部迥别,肌粗色黑。言语多有不同,无耕种,亦非游牧,但用大木刳成小舟,浮海捕鱼,或煮或烧,以供日食。采取野麻子为饵,捕哈什鸟。剥皮衣之。或得水獭等皮,及哈什乌翖,持往各城售卖,以易布匹。深处海隅,别成世界,外人亦无至者。初不知有中国,亦不与各回部相通。当即黑娄之昔裔也。乾隆二十二年,尚书果毅公追沙拉期逆党,搜寻至此。”(注:萧雄:《听园西疆杂述诗》,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8页。)黑娄常与明朝往来,经济生活不会如萧雄记载的这么落后。萧雄断定这部分人是黑娄昔裔当依据于《黑娄传》中关于“黑”的记载。笔者据萧雄所提乾隆二十二年的历史,查过《清高宗实录》中该年的记录和祁韵士的《西陲要略》,未见这方面的记载,萧氏的记载有待考证。
    黑娄既是哈烈的异译,则其名音应相同,即Herat,但现存的明代《高昌馆课》中有一条黑娄来文,提供了黑娄的另一种拼法:“黑娄地面指挥阿力平章叩头奏今仰望天皇帝好名声进贡土产方物去了,就乞讨各色织金段子并汤瓶、马,怎生恩赐,奏得圣旨知道。”(注:《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经部,6,书目文献出版社据明抄本曩印,汉文在第298页,回鹘文在299页。)在对应的畏兀儿文中,“黑娄”的畏兀儿文的拉丁文转写是kalow。(注:并见胡振华、黄润华:《明代文献〈高昌馆课〉》(拉丁文转写本),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8页。)这种写法可能是由汉音还原成畏兀儿语的硬译。《高昌馆课》的“课”值得注意,“课”即课程,表明这是译字生的教材。而作为教材,教师是可以编写的。其对“黑娄”的译写值得怀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