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史·西域传》黑娄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域研究》 张文德 参加讨论

三、关于黑娄“地近土鲁番”
    郑晓认为黑娄地近土鲁番,可能是由于黑娄经常与土鲁番连在一起“进贡”而得出的结论。成于万历八年(1580)的王宗载的《西夷馆考》把黑娄与亦力把力、柳城、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一起列入高昌馆译审,而土鲁番、天方、撒马儿罕等则属回回馆译审,未提到哈烈属哪一馆译审,哈烈可能既属回回馆亦属高昌馆译审,这要视入贡使臣的语言和所携贡表的文字情况而定。这种情况并非个别。据王宗载《四夷馆考》:“哈密地近高昌,本属高昌馆译审,但其中多回回人,入贡时亦有用回回字者,故又属回回馆。”(注:王宗载:《四夷馆考》,卷之下,高昌馆,1924年东方学会印本。)土鲁番虽被王宗载列为回回馆译审范围,但在高昌馆来文中,有不少来自土鲁番的来文。哈烈(黑娄)为波斯语区,帖木儿帝国王室的语言却为突厥语,长期通用畏兀儿文,因此来文或用畏兀儿文,或用回回文。
    分析《明实录》所记哈烈或黑娄使团进京入贡情形,就会发现:“哈烈”使团在永乐、宣德年间多与撒马儿罕使团一同进贡。而“黑娄”使团一般不与撒马儿罕使团一道进贡。这就可能导致这样的情况:“哈烈”使团多由回回馆通事译审,“哈烈”应是回回语的音译,“黑娄”使团多由高昌馆通事译审,“黑娄”应是畏兀儿语的音译。如前所述,镇守太监陆訚在奏章中提到兵部要求黑娄须候土鲁番一道入贡。这显然是有意把黑娄与土鲁番连在一起,或者这是一种传统。其来文翻译应属高昌馆通事的职责。因此,我推测,“黑娄”的译法来自高昌馆。而《明实录》中黑娄、哈烈并存的疏误源自帖木儿帝国使臣所携来文时而以畏兀儿写成,归高昌馆审译;时而以波斯文写成,归回回馆审译,造成两馆间译名的不统一。
    由于黑娄使臣经常与土鲁番使臣一同进京,容易使人猜想黑娄地近土鲁番。而明朝边境通事的舞弊行为会加深人们的这一印象。明朝边境通事与夷人勾结作弊是明朝后期对外交往的一大弊端。据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之一百九《各国通事》:“洪武永乐以来,设立御前答应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指挥等官,统属十八处小通事,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应夷情审奏闻。嘉靖初,革去大通事,其小通事悉属提督官。凡在馆钤束夷人入朝引领,回还伴送,皆通事专职。”由于通事经常与夷使尤其是贸易使臣往来,且由于夷使常反复往来,故常与通事相互熟悉。在明代北部边镇,夷使进贡,须在边关候审,明廷亦派通事在边镇译审,夷使进京,通事伴送。通事与夷使之间这种密切关系,容易转为相互利用。《明会典》就有惩治通事唆使夷人为非受贿作弊的处罚规定。在西北,嘉靖初期,外夷通事以色目人担任,这些通事往往视西域夷人为亲,在京教其分外求讨,伴回则令其潜买禁物。(注:《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六,嘉靖十六年正月壬寅,第五页。)由于夷使与通事相互勾结,夷使身份的真伪也常常难辨。严嵩(1480-1565)在《议处甘肃夷贡》指出:“西域地方自嘉峪关到沙州七百余里,沙州到哈密七百余里,俱系先年属番住牧,今已无人。哈密到土鲁番一千余里,自土鲁番到叉力失六七百里,即汉之盐泽,皆土鲁番种类。迤西大则撒马儿罕、天方国(Mekka,一名天堂,又曰默伽)、鲁迷(Rum,今小亚细亚)、亦郎(Iran,今伊朗),小则黑娄、怯迷、阿即民、(注:怯迷、阿即民,今地待考。何高济译《鄂多立克东游录》提到波斯皇帝冬天住在一个叫阿萨姆(Axam)的地方(中华书局,1981年,第34页),可参照。)沙密(Sham,苫国,大食人Syria之称;又,伊利汗国诗人马吉德·丁·哈姆加尔在其四行诗中以Sham代指大马士革)、把黑旦(Bagdad,今马格达)等处,即汉之车师、康居、大宛之属,随代易名者,皆由土鲁番之地始可达于中国。今其人至,虽云各国名色,缘各夷面貌语言相类,真伪难辨。节年差人,止到土鲁番,夷西诸国,皆未曾到,西域动静虚实,皆不能真知。”(注:严嵩:《南宫奏议》卷之一,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二一九,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三册,第2295—2296页。)嘉靖年间的黑娄是否就是从前的黑娄,明廷也莫辨真伪,因为明朝伴送使臣也送到土鲁番,再往西,他们也只是听夷使的说明和通事的解释。而这时的“通事序班人等,俱系色目人,往往视彼为亲,视我为疏,甚至多方教唆,在京则教其分外求讨,伴回则教其贩卖茶斤、违禁货物,肆无忌惮。且使外夷轻中国无人,非其同类,不能译其语也。”(注:严嵩:《南宫奏议》卷之一,陈子龙:《明纪世文编》卷二一九,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三册,第2297页。)严嵩的这份奏疏进呈在嘉靖十六年(1537),距郑晓完成《皇明四夷考》只有十多年,郑晓所记黑娄的地理风情,可能来自通事的解释,或者是四夷馆中的资料。万历六年任四夷馆提督少卿的王宗载在其《四夷馆考》中一字不漏地照录了郑晓的记载。可见郑晓的黑娄传并不是随意的附会,其记载有时代性。“黑娄”与“哈烈”的分离,渊源于《明实录》、《明会典》,形成于郑晓《皇明四夷考》。《明史·黑娄传》修撰者利用《明实录》的材料后,已知黑娄不会地近土鲁番,而是改为地近撒马儿罕,仍将“黑娄”与“哈烈”视为两地,则是不能辨析《明会典》和郑晓的记载而误。
    四、关于宣德七年黑娄来贡
    宣德年间,明朝与西域各国往来频繁,宣德七年(1432)便是其中的重要一年。此年正月,明宣宗遣中官李贵等出使西域诸国。据《明宣宗实录》记载,明宣宗对李贵等人的出使是相当重视的,他对李贵将要出使的哈烈、撒马儿罕、卜霞儿(Bokhara,今布哈拉)、达失干(Tashkand,今塔什干)、沙鲁海牙(Shahrukh Qaya,今塔什干市以南班那喀特故城)、赛兰(Sairan,今奇姆肯特)、亦力把里(Ili-balik,今新疆伊犁一带)、讨来思(Tabriz,又作帖必力思,在伊朗西北境,今大不里士)等地都颁发敕谕,并下令哈密、沙州、赤斤蒙古卫派兵护送。明宣宗的这份敕谕,表明明朝与哈烈诸国往来的目的主要是:“永笃诚好,相与往来,同为一家,经商生理,各从其便。”(注:《明宣宗实录》卷八六,第一页。)然而,李贵使团出发未久,哈烈使团便来了。宣德七年三月壬申,行在礼部言:“哈烈所遣朝贡之使将至京。”明宣守令遣锦衣卫指挥鸦忽(Yaqub?)等迎劳之。(注:《明宣宗实录》卷八八,第七页。)四月癸卯,哈烈使臣法虎儿丁(Fakhral-Din)等至京。(注:《明宣宗实录》卷八九,第五页。)法虎儿丁使团是不幸的,先是在沙州被赤斤蒙古都指挥革古者等劫杀,法虎儿丁又于五月去世。(注:《明宣宗实录》卷八九,第五页。卷九○,第二页。)同年七月,哈烈等处头目沙哈鲁迷儿咱遣使臣马速等来朝贡驼马、玉石。(注:《明宣宗实录》卷九三,第四页。)此使臣是与哈密忠顺王的使臣一同来的,得到明廷的赐宴恩赏。马速等七月至京,次年三月陛辞回国。在京近九个月。如法虎儿丁真系哈烈的官方使臣,则宣德七年明朝来了哈烈的两个使团。《明史·西域四》哈烈传对这两个使团的记载是:“贵等未至,其贡使法虎儿丁已抵京师,卒于馆。命官致祭,有司营葬。寻复遣使随贵贡驼马、玉石。明年春,使者归。复命贵护送。赐其王及头目采币,是年秋及正统三年并来贡。”(注:《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第8611页。)由此可知,《明史》认为马速使团是随李贵使团来朝的。明政府为法虎儿丁去世致祭,足见他是官方使臣。然李贵使团能在七个月内往返西域诸国吗?永乐十二年(1414)出使哈烈的陈城由陕西肃州卫出发,到过哈烈花费了整整九个月。李贵欲出使之地亦包括哈烈以外地区,且由京城出发,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由京城至哈烈往返一次。笔者以为,李贵在宣德七年并没有到达哈烈,很可能只是到达哈密,并在哈密碰上了哈烈使团,于是随哈密、哈烈使团一同回京。到了宣德八年三月戊辰,哈烈贡使马速辞归时,“上嘉其诚,遣中官李贵等送归,并赍敕往抚哈烈,赐沙哈鲁锁鲁檀及头目彩币有差。”(注:《明宣宗实录》卷一○○,第六页。)“往抚”一词,说明明廷欲使李贵正式到达哈烈,传达法虎儿丁去世的消息,抚慰哈烈国王。如此,宣德七年哈烈两次来使应是可信的。前面我们已论述了《明史·黑娄传》基本源于《明实录》的有关记载。然而,《明实录》上并没有提到此年有黑娄使团来贡,与黑娄音近的使团也只有这两个哈烈使团。因此,《明史·黑娄传》所记宣德七年黑娄来贡之事于《明实录》无据。前文已提到它可能出自《皇明四夷考》。后者又可能源自徐《会典》中所记宣德七年“哈喇”来贡事。
    我国史学前辈冯承钧、邵循正二位先生早在30年代就已提出黑娄即哈烈,并提出宜将《明史》中这两传合为一传。(注:布哇著;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序。邵循正:《有明初叶与帖木儿帝国之关系》注(1),载《邵循正历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86页。)但他们均未对《明史·黑娄传》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明史·黑娄传》史料来源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明史》黑娄传主要来源于郑晓《皇明四夷考》中的黑娄条和《明实录》中有关黑娄(楼)的记载。
    (二)、《明史》分别为哈烈与黑娄立传,并非修《明史》者首创,至少可以上溯到郑晓《皇明四夷考》和《明英宗实录》。徐溥等奉敕撰、李东阳等重修的《明会典》中的哈喇、哈里两译名,在申时行等重修的《明会典》中演变成黑娄、哈烈,对此亦有着重要影响。
    (三)、《明实录》中黑娄与哈烈的译法区别,可能与哈烈来文时由高昌馆译审,时由回回馆的通事翻译有关。
    (四)、由于黑娄贡使入明必经土鲁番之地,并与该地使团一道入贡,这当是产生黑娄“地近土鲁番”误解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