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军高原丛林惨败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春秋》 文柳人 参加讨论

二、英帕尔方向的激战
    当10万日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横渡钦敦江时,蒙巴顿还正在利多的一 座陆军医院里住院治疗眼伤。
    驻缅日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离开医院飞抵位于 卡米拉的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与该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研究对付目前局势的办法。
    斯利姆见蒙巴顿眼缠着绷带被人牵引着走进自己的司令部,感动得不禁紧紧地拥抱着他, 然后,立即向他汇报了当前的战事情况。蒙巴顿听了斯利姆的汇报后决定:把在钦敦江以西 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即先放对方深入进来。因为他 认为,这样一来就会使牟田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日军进攻部队不仅要被迫背靠着 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可靠的丛林运输线。此外,盟军方面的空中优势 不仅会保证可能遭包围的一些部队的补给供应,而且还能阻止对方获得补给品,即轰炸其地 面运输队。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日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 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
    日军渡过钦敦江后,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担任主攻英帕尔任务的是柳田中将的第33师团 和山内中将的第15师团。柳田是情报官出身,指挥作战的经验稍欠;而山内系30年代初期毕 业于美国军事院校的将领,与土生土长于日本军队的牟田口在性格和作风上都有些不同之处 。他们对专横跋扈的牟田口一直不怎么服气,但又不得不服从。
    第33师团的出发地域在第15师团以南,该师团渡江后即分为3个突击队,其中左翼有两个突 击队,右翼安排了一个突击队。为夹击歼灭铁定、栋赞地区的英印第17师。这3个突击队于3 月15日至18日之间分别进到栋赞东侧及辛格尔地区。这时,第17英印师及其千余辆汽车正遵 照 后撤命令,以纵队之形行进在栋赞南北一带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和曼尼普尔河的深山峡谷 之间,被日军追咬住。牟田口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欣快,以为会很快堵截围歼该部敌军, 取得全歼一个英印师的重大胜利,但万没料到,这时第33师团的指挥官们错误迭出:其中之 一是,该师团右翼突击队的第214联队插进第17英印师后撤路上的一个要害地点吐特姆后, 误以为对方已经通过此地了,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这个绝好的堵截地点。及至发觉错误,为时 已晚,该地被英印师的掩护部队占领了。另一错误是,左翼突击队的第215联队,在栋赞西 北处的辛格尔地区与第17英印师和南下接应的第23英印师第37旅发生战斗,联队长笠原大佐 为了表达必胜的决心,接仗后即向师团部发电称:“销毁了密码本,处理好了军旗,以不惜 玉碎的决心为完成任务而迈进。”经验不足的柳田师团长,不知道这是作战部队中一些军官 向上级表示自己勇敢无畏的惯用言辞,误以为该联队真的要全军覆没,于是命令他们暂时撤 出战斗以保存力量,致使已成囊中之物的第17英印师得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向英帕尔方向撤去 。而且,柳田不仅没有组织师团主力前去追击,却以后勤补给不足为由向牟田口发难,要求 “军司令官应立即停止‘乌’号作战,转入防御态势为宜”。牟田口此时正有一肚子火,立 即致电方面军总部请示撤掉柳田的职务,暂时以第33师团参谋长田中信男少将接替师团长职 务。
    田中信男受命后,立即在英帕尔以南地区展开积极攻势作战,很快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 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在攻击前进中,全师团虽然有多名联队长、大队长相继阵亡,但最 终还是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面对日军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驻守英帕尔地区的只有由斯库纳斯中将 指挥的英军第4军的两个不满员师,斯库纳斯急电集团军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集团军下 辖的第15军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开地区。由于英帕尔至若开之间的地形十分复杂,地 面 无法进行横向交通联络。第4军和第15军中的任何一方给对方援助要经过公路、铁路先返回 印度,然后再往前运,需时3个星期。所以,斯利姆请求蒙巴顿用空运的办法将第15军部队 调到英帕尔。
    再说日军第33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决定以第33 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向英帕尔推进。为了加强该部的攻击力量,他从山本支队调来坦克和 重炮联队,又从新编入第15军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增援,并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 。
    阻击日军第33师团进攻的主要是英印第20师和第17师。英印第17师自甩开第33师团的堵截 后,庞大的车队向着英帕尔方向撤退。田中信男接任师团长后,迅速组织对该师的追击,但 始终没有追上。英印第17师终于在4月5日回到了英帕尔。英印第20师也与此前后,成功地从 德穆和加包山谷且战且退到英帕尔,并且除留下一个旅在英帕尔驻扎外,另两个旅部署在伯 莱尔一带,以封锁日军通往英帕尔的前进道路。
    伯莱尔一带地势峻岭起伏,深谷交错,公路被浓密的丛林绿荫所遮掩。在这一片绵延20多 英里的崎岖地区内,英印第20师的这两个旅要建立一条连续防线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 在这一带构筑了一系列切断公路入口处的大小工事,同时分兵把守各制高点。牟田口在他的 作战地图上,把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标为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蒙巴顿也几次 电令斯利姆转告那里的部队,一定要死死守住该山口。4月10日,日军集中坦克和重炮向山 口发起攻击;11日,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尽管他们展开勇猛反 击,将日军逐退,然而5天以后,日军终于在由缺乏战斗经验的印度士兵扼守的段地打开了 缺口。
    5月初,牟田口又多次企图扩大占领伯莱尔公路入口处周围一带山地,但都被前来增援的英 印第17师的一个旅挡住。
    尽管从总的态势看,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方面尚处于守势,但日军的攻击能力已如强弩之末 。蒙巴顿和斯利姆开始试探着反击了。盟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实际上是在5月15日开始的。 那天,英印第17师的第48旅楔入日第33师团的后方,并在铁定一英帕尔公路上第33号里程碑 处构筑起工事。牟田口令第33师团所有后方勤务部队投入反扑,并又调来第15师团一部加入 反扑,但均被击退。随后,英印第48旅向北推进到莫伊朗,在那里设下了另一个立足点,威 胁着日军第33师团的后路。
    在英帕尔战事胶着的不利形势下,6月初,日驻缅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来到伯莱尔第33师 团阵地视察,又前往东枝镇会见了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河边正三认为本次战役已呈胶着状 态,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继续拖下去只会给各师团带来更大的损失。牟田口的强硬态度却 依 然如故:“英帕尔之战关系重大,决不能半途而废!请方面军司令官阁下支持我军继续进行 下去。”
    河边正三是个精于世故的圆滑的人物,早年曾做过大正天皇的御前侍卫官,昭和时代被调 离开皇宫。再说这位人称“小东条”的牟田口中将,是东条英机赏识和栽培的人物,他不能 不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只好同意牟田口把这次战役继续进行下去。
    伯莱尔在英帕尔的东南方向,6月初以前日军主攻部队一直从这个方向展开进攻。河边正三 司令官走了以后,为了再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决定变更主攻方向,向英帕尔以北迂回, 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为此,日军通过溜滑难行的丛林小道向前推进。6月10日,日军与 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激烈的战斗。日第33师团自渡过钦敦江以来已苦战 3个多月了,许多驮马已经累病而死,或被当作充饥物宰杀吃掉,靠人背肩扛的弹药已所剩 无几,士兵们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和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在丛林里一面与饥饿和恶劣 的自然环境搏斗,一面在连绵的阴雨中进行拼死战斗。6月22日,他们竟奇迹般地闯过英印 军队的堵击,冲击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缘。
    而驻守于英帕尔的英军此时正严阵以待。此前,那里所有的后勤部队和皇家空军地勤人员 都接到蒙巴顿司令部的通知,各单位在自己的驻地分别用坦克和铁丝网建成一处处环形工事 , 等待日军自投火网。不过,此时的日军第3师团和配署的第15师团一部,已经没有力量发起 攻击了。他们经过数月一系列苦战,打到了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却发觉自己无力再迈进。
    田中信男师团长率部呆在英帕尔城的外围,默默地等待着牟田口军司令官撤退的决断,而 蒙 巴顿等盟军将领也正忙于调整部署,进行大规模反击作战的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