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争夺科希马 3月8日,佐藤幸德中将率领的第31师团渡过钦敦江,在江都和霍马林一带稍事停留休整后 ,即在第15师团一部配合下分成3个阶段向科希马挺进。 科希马是印度那加兰邦首府,位于英帕尔以北50英里,是一座海拔5000英尺地势险要的高 原小城。该城的居民当时不足万人。乌克鲁尔在它的东南方向,是科希马通往印缅边境的必 经之路。 佐藤中将的先头纵队是由宫崎繁三郎少将指挥的旅团。英国军人不得不承认,宫崎旅团的 士兵们“作为徒步行走的步兵来说,也许可算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了。他们在丛林中行军一天 所 走过的路程相当惊人;他们在科希马周围出现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早。该旅团在第15 师团的一个联队配合下,先是击溃了守卫山夹库地区的一个英印旅,然后继续向科希马方向 前进。另外两个旅团纵队则由佐藤师团长亲自率领,从霍马林出发,进攻乌克鲁尔,夺取这 个通 往科希马的交通要冲。 斯利姆将军原以为科希马四周山岭陡峭,丛林浓密,日军为便于展开兵力,派去的兵力至 多不会超过一个配备轻武器的步兵联队。然而,通过前方侦察和部队的遭遇接火,情况已愈 来愈明显:日军向科希马进攻的兵力是一个多师团。而科希马城的正式守军部队只有一个50 0来人的西肯特步枪营!在科希马以西30英里的迪马普尔军用物资中转站则仅有一个连在守卫 。 斯利姆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蒙巴顿立即从第5和第7英印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 并令其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运准备。另外,他命令此时尚驻在印度腹地的温盖 特将军的“钦迪”第23远程突破旅前去掩护利多,令英第2师立即赶往前线。然而,在这些 部队尚未全部到达之前,战斗已经打响了。 负责科希马城防务的是H·U·理查森上校。他下令城内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都拿起武器。 当佐藤中将率领的近万名日军官兵气喘吁吁地爬上布拉马普特山顶,逼近科希马城时,第5 英印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已经赶到,并部署在迪马普尔前面8英里的尼丘加德山口。显然, 英军认为保卫迪马普尔这个重要的军用物资中转站,比简单地防守科希马城更重要。但是, 正如斯利姆将军后来所指出的,“佐藤幸德中将毫无例外地是我所遇到的日军将领中最无见 识的一个。他奉命进攻科希马,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固守。他那傻瓜头脑中只有一个目标打 下科希马。”实际上,日军此时本可以从其占优势的兵力中用一部来攻击科希马,而同时用 师团主力去进攻防御能力尚不强大的迪马普尔,先夺得那里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然后他们 拿下并坚守科希马才会有坚实的保障。日军第31师团最后之所以被迫从科希马前线撤退,物 资给养缺乏恰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4月4日,蒙蒂·斯托普福德少将被任命为科希马防务指挥官。此时,日军已摆开了进攻的架势。当天上午,日军夺取了守军的一些前哨据点,但在他们发起主攻前,斯托普福德少将 已令英军第161旅的先锋营皇家西肯特郡第4营开进了科希马,几小时后,一个拉杰普特连 也 来到了科希马。这样,科希马守军已达3500人。英军的防守兵力虽处于劣势,不过,他们的 空军掌握着那里的制空权,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防御战斗。 在科希马地区上空,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不断地俯冲轰炸日军进攻部队,同时 ,英国运输机尽管要把弹药、药品和食物空投在高山环抱的那块地区上,常遇到敌人猛烈的 对空火力射击,困难重重,但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无论日军各级指挥官怎样严厉 督战,部队也始终击溃不了守军的防御,双方常常在几百码的距离内你争我夺,打得十分激 烈。 日军在山坡上、山谷中留下了一排排尸体;英军伤亡也与日俱增,且战且退,到4月6日退 入要塞山上的主要阵地。日军切断了守军的水源,但英国空军用低空投下的那些装满饮水的 车轮内胎满足了他们的最低需求。日军官兵的境遇比这更糟,然而冷酷无情的佐藤师团长仍 不惜任何代价,在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几条羊肠小道上,驱赶他的士兵们继续 向英军阵地猛攻。 在日军的死打硬拼下,英军的防守阵地果然在一码一码地向内收缩。4月7日,双方在一座 被称为“避暑别墅山”的小山头上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白刃战。就在小山头上英国驻科希 马 行政专员那优美的花园和网球场上,双方士兵混战一团。日军为了争夺每一码土地,都不得 不付出伤亡几十人的代价,最后终于在这里取得了立足点。但守军也并未撤退,仍利用附近 的建筑物坚持着。日军士兵挖掘的散兵坑,最近的已与守军固守的建筑物相距不过二三百米 ,急不可待的佐藤师团长已发电给牟田口司令官宣称“我部已经完全占领了科希马。” 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蒙巴顿派空军向科希马紧急空投了两营伞兵,这给守军增添 了有生力量。4月10日,蒙巴顿命令已陆续抵达科希马附近的第2师和第7师主力,集结于迪 马普尔,然后向科希马守军靠拢。15日,英军第2师的一个旅突破日军的阻截,打入包围圈 与守军会合。随后,第2师的另一个旅在坦克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沿公路发动强大攻势, 猛扑科希马周围的山脊制高点。至4月20日,英第2师主力部队终于打到了硝烟弥漫、弹坑累 累的山顶上,解除了守卫部队之围。 5月3日,斯托普福德少将指挥第2师再次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英军向日军据守的地堡和 炮兵掩体发动猛攻。密集的炮弹使科希马周围丛林燃起处处大火,山脊上的许多岩石都被炸 裂。然而,当英国步兵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时,却到处都遭到设在那里的日军数十个 隐蔽阵地内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英军士兵一批批躺在血泊里。直到当日黄昏,继续涌上来 的英军才占领了那道山脊的一部分,并且紧紧咬住日军不放。5月7日,斯托普福德把第7英 印师的第33旅也投入战斗,给他们的任务是夺取一个叫做贾伊尔山的地堡密布的高地。但该 旅 当日的进攻除了扔下几百具英印士兵的尸体外,几乎毫无结果。3天之后,第33旅再次对贾 伊尔山发起猛攻,同时,英第2师的部队作为策应也向自己的当面之敌展开进攻。英军在付 出相当惨重的伤亡后,终于占领了贾伊尔山上的大部分日军阵地。次日,增援部队也爬上山 去,从而加强英军拔除其他残余敌阵地的火力。 5月末,随着英军取得了初步进展,雨季的天气也越来越恶劣,佐藤便向牟田口提议放弃科 希马,向能够得到补给的地点后撤。牟田口不同意他撤退。 然而,佐藤认为牟田口的军司令部呆在远离前线的芒累,根本不顾第31师团的苦衷。被盟 军的空军及地面渗透部队一点点地掐住。雨季河水泛滥,并使仅有的一两条丛林小道变得更 加 泥泞难行。补给上不来,士兵们半饥半饱怨声一片,于是,他将牟田口的电报扔在一边。6 月初,佐藤率领师团主力开始退却。行前,他留下宫崎繁三郎旅团长带一支小部队执行截断 英帕尔至科希马道路的任务。留下这点人马来执行这样艰巨的任务,无非是应付一下牟田 口的那封电令而已。而且,为了防止电讯联络被对方破译,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迅速,佐藤 撤退时没有向一直在英帕尔以北至科希马以南地区作战的第15师团进行通报,使该师团一下 子 陷入被英军南北合围的危险境地。此时,第15师团的师团长山内中将因染上疟疾卧病在床, 友邻部队的撤离更使他们雪上加霜。 得知佐藤幸德率第31师团主力擅自撤出科希马战线后,牟田口立即派军参谋长久野村。前 去 制止。久野村在一个叫伏米内的小镇迎面碰上了退却途中的佐藤,一面斥责他违抗军司令官 的命令擅自撤退,一面向他传达牟田口的新指令:“和第15师团的南翼接上,转而加入进攻 英帕尔的战线。”谁知,佐藤幸德中将脸色铁青地吼道:“我师团在毫无希望得到补给的情 况下,难以执行军司令官的命令。”说罢,甩开久野村的阻拦,率领他的部队继续向东面的 钦敦江方向撤去。 久野村返回军司令部将第31师团的情况报告给牟田口后,牟田口怒不可遏,当即口述命令 :撤销佐藤的现任职务,由河内槌太郎接任第31师团师团长。同时,还决定由柴田卯一接替 卧病不能视事的山内中将,暂代第15师团的师团长。佐藤幸德被撤职后,不久即被押回东京 接受军法审判,先被判处死刑,后因本人不服并经多位军界元老替他说情、鸣冤,结果以“ 精神异常者”的名义不了了之。 牟田口从3月8日率第5军渡过钦敦江以来,已将该军的3个师团长全部撤换了。对此,日本 于战后出版的《大东亚战争全史》里写道:“前此,第3师团长柳田中将已被罢免,现在又 换了两位师团长。在大战过程中更换全部师团长,这种不祥事件,在日本陆军史上向无此例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