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历史主义(5)
注释: ①拙文原载《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1期,后收入红旗杂志社哲学历史编辑室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集),红旗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 ②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1页。 ③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5页。 ④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卷第512页。 ⑤列宁:《游击战争》,《列宁选集》第一卷第673页。 ⑥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68页。 ⑦列宁:《论国家》,《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3页。 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1页。 ⑨刘晓波的话,转引自闻平:《从民族虚无主义到卖国主义——评刘晓波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谬论》,载1989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⑩见《河殇》。 (11)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第673—674页。 (12)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 (13)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2页。 (1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1页。 (15)刘知几:《史通·模拟》。 (16)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1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1页。 (18)《论语·八佾》。 (19)《左传》桓公六年。 (20)《论语·学而》。 (21)李政道:《读〈河殇〉有感》,载198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22)恩格斯:《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50页。 (23)参见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2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6页。 (2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同上书,第157,159页。 (26)参见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第166页。 (27)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28)《孟子》卷三。 (29)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0)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78—37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5页注①。 (3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4页。 (3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 (34)转引自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第155页; 张芝联:《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载《世界历史》1979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