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当前研究高句丽归属的几个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疆学刊》 孙进己 参加讨论

五、关于“一史两用”问题
    近年刘子敏、徐德源、姜孟山都先后提出了高句丽历史的“一史两用”问题。刘子敏在《 高句丽国与南北朝的关系》一文中曾提出:“凡现在在中国版图以内的古代民族或国家,都 应视为中国古代的民族或国家,凡现在朝鲜版图之内的古代民族或国家,都应视为朝鲜古代 的民族或国家。而至于跨越现今国境的古代民族或国家,则应视为两国的共同历史,只是在 叙述两国的共同历史时,要按照其历史的真实情况搞清其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罢了。”[6]1 999年刘子敏又提出:“高句丽的历史无疑应当是中、朝两国的共同历史,两国在撰写自己 的国史时都可以将其纳入其中。这是‘立足于现在’的问题。所谓‘正确认识过去’,也就 是搞清历史上的高句丽曾经是属于古代中国不是古代朝鲜。”[15]徐德源认为:“我认为可 以根据历史的实际,以承认高句丽历史与疆域的双向继承的客观事实为原则,在中国和朝鲜 的历史编纂中都可以而且应该包括这三个朝代(箕氏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关键是应当 实事求是地尊重历史的原貌而不任意歪曲和篡改。”[14]姜孟山提出:“总之,高句丽史首 先是中国史,其次是朝鲜史,所以高句丽史应‘一史两用’。”“具体怎样操作,如以427 年为界,中国地方史以前期史为主,朝鲜史以后期史为主。”[7]但张碧波却认为:“这种 ‘一史两用’史观或史学‘原则’,其实质是史学领域的折衷主义。高句丽不仅是‘首先是 中国史’,就是于公元427迁都平壤--平壤在汉乐浪郡疆域内,在作为汉之‘外臣’-- 属国卫氏朝鲜疆域内,在臣服于周、秦的箕子朝鲜疆域内,也就是说在中华历史疆域之内。 高句丽的迁都平壤是在中华历史疆域之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其民族属性、政权性质未变 ,最终仍属于中华民族的地方区域政权。”[16]
    这里首先要辨明:一个政权和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隶属于何国和这个政权、民族属哪国历史 研究范围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建国初期,许多学者都把这两个问题相混,而企图用今天 的疆界来划定历史上的归属,这是错误的。但是用今天的疆界划定一个国家历史的研究范围 是完全可以的。这点孙祚民1991年就提出:“一个是作为中国史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问题, 从这方面讲,当然应该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为范围,由此上溯,凡处在今天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以及这个疆域内历史上各族人民的历史,都属于中国史的范畴。” “另一个是历史上中国疆域的空间范围,从这方面讲,则不能套用上溯的办法,而是要尊重 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承认中国历代疆域的空间范围,有所变更和伸缩。”“简言之,以上 两个方面,一个说的是‘中国的历史’,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过去,所以可以用上溯的方 法,另一个说的是‘历史上的中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某一瞬间、某一朝代的疆域空间范 围,因而只能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两者是不能混淆的。”[17]我认为:凡今天在中国疆 界之内的历史上的政权和民族都属于中国历史的研究范围,不管他当时是否隶属于中国中央 政权,即使是独立的,或隶属于他国的,只要是在今天中国疆界内,都应列入中国史研究范 围,不管箕氏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当时是否属朝鲜,但今天朝鲜史应该也可以研究这些 民族和政权,并将其写入朝鲜史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史两用完全是可以的。
    但不能因为这些政权和民族可列入朝鲜史研究范围,就可判定他们在历史上隶属于朝鲜。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朝鲜史中可以研究这些民族和政权,但应该具体说明当时他们还不 是朝鲜民族,还不是朝鲜国家,要说明当时他们还属于中国,要说明这些土地和人民后来如 何逐步成为朝鲜国家、民族的一部分。
    对一些横跨今中朝两国国土的历史上的政权和民族,分别在中朝两国历史中都研究是合理 的,这种“一史两用”不可避免,世界通用。不能因为这块土地、这个民族原来是中国的, 现在虽在别国疆域内,也不许纳入别国历史研究的范围,而只能要求辨明历史上归属的真相 。
    对这些跨国民族、跨国历史的具体处理,应该是各国着重研究今天本国疆域内的一部分。 为照顾来龙去脉,照顾全局,可以简述在他国领域内的同一政权、同一民族,但不能喧宾夺 主,把在他国疆域内的历史上某一政权、某一民族作为本国历史的重点研究对象。这就属于 研究范围不清。如果更因此把在别国疆域内本属别国的民族和政权,说成是本国的历史的一 部分,则已属于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了。
    至于说对历史上这一民族和这一政权本属何国,只要不是以官方定论出现,而仅是出现在 学者文章中,应属学术研究范围,可以各说各的理。但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史实。但如果 把 这些尚在学术讨论中的问题,别国史学家未曾认同的观点,写入官方史书中,就也属侵犯别 国主权了。如果再据此以提出今天的领土要求,就属严重的政治问题了。
    中朝两国疆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为两国政府承认并签约确定了的,谁也没有理由据数百 年甚至一千年的历史归属来否定历史上长期间形成并已为双方政府认可的疆界。谁要在这方 面挑动两国的矛盾,痴心妄想提出领土要求,两国人民都应坚决加以制止。两国历史学者都 应为促进两国的友好团结作出贡献,粉碎一小撮野心家的阴谋。
    【参考文献】
    [1]刘厚生,李德山,李彦平,孙力楠。尊重历史,重视现实[A].黑土地的古代文明[C].远 方 出版社,1999.
    [2]孙进己。国家和民族的归属[A].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C].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1、2)。
    [4]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1)。
    [5]白寿彝。论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N].光明日报,1951-05-05.陈连开。中国历史疆域内 各民族都是中国人[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4)。白寿彝。民族关系和疆域问题[A].中国 民族关系史研究[C].
    [6]刘子敏。高句丽与南北朝的关系[A].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C].延吉:延边大学出版 社,1995.
    [7]姜孟山。高句丽的归属问题[A].黑土地的文明[C].远方出版社,1999.
    [8]孙进己。历史上民族归属的判定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A].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孙进己。确定历史上民族政权归属的理论原则[A].历史上政权、民族归属理论研究[C].1 999.
    [10]孙进己。继承发扬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思想,不断推进边疆史地的研究[A].东北亚历史地 理研究[C].中州古籍出版社。
    [11]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12]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历代疆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1)。
    [13]孙进己。东北民族史稿[M].孙进己。东北民族源流[M].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M].
    [14]徐德源。关于朝鲜半岛早期史研究经受误导的反思[A].全国首届高句丽史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C].1999.
    [15]刘子敏。关于高句丽政权及其领域的历史归属问题之我见[A].全国首届高句丽史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C].1999.
    [16]张碧波。关于历史上民族归属与疆域问题的再思考[A].黑土地的古代文明[C].远方出版 社,1999.
    [17]孙祚民。试论中国民族关系历史的几个重要规律与回族形成发展特点的关系[J].宁夏社 会科学,1991(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