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宋吕祖谦创立婺学,形成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后,经元至明,浙东史学就一直站在全国的前列。明初修《元史》,被明太祖网罗来参预编修的学者,据《明太祖实录》所记共三十一人,他们的籍贯能查得到的有二十六人,其中浙东人就有十一位,占了绝对多数。①洪武年以后,在成化、弘治年间,特别是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浙东地区更是史家辈出,史著纷纷问世,盛况历久不衰。直到明末清初,史学大师黄宗羲出,总结了南宋至明的浙东史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浙东史学,遂使浙东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显现出了更加灿烂的光辉。 以往,人们受清代四库馆臣否定明代学术文化的影响,对明代学术文化除少数课题外,下功夫去研究者不多,对明代浙东史学更无人问津。笔者粗略查阅了明代史家的作品,其中特别是明代浙东史家的作品,觉得不少作品的内容,或作品中的某些见解,颇有可取之处,未必如同清代四库馆臣所说的那样应予否定。在明代浙东史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仍保持着南宋浙东史家所开创的优良学风,并且还能发现他们有把这种优良学风往下传给清代浙东史家的迹象。因此,特撰写本文,论述明代浙东史学的概况与特色,并探索其上承下传的关系,求教于对此有兴趣有研究的同道。本文所说的明代浙东史家,不包括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张岱、朱之瑜等人,因为对那几位史家须用专文探讨,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包容的。 一、明代浙东史学概况 有明一代的浙东史家,仍与宋元二代一样,大都集中在金华、绍兴、宁波、台州四府,在处州、温州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史家。 金华府在南宋人才辈出,文化兴旺发达,有“小邹鲁”之称。延至元、明,盛况不减,仍是浙东人才比较集中之地,史家之多,冠于其他几府。明初修《元史》的两位总裁官,宋濂(1310—1381)为浦江人,王祎(1321—1372)为义乌人。他们受到过同乡前辈著名文史学家柳贯、黄溍、吴莱的薰陶培养,史学根抵厚实。宋濂除了任《元史》总裁官外,还参预修过《皇明宝训》和《大明日历》。他独自撰写的史著还有《洪武圣政记》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唐仲友补传》一卷等。他是明代编修当代史和地方史风气的开创者。王祎除了任《元史》总裁官外,自己撰写的史著有《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造邦勋贤略》一卷、《通鉴纲目书法》五十七卷②、《国朝名臣列传》等。与宋濂、王祎同时并且也都参预修过《元史》的金华史家还有胡翰、张孟兼、朱廉、苏伯衡③。他们虽然没有个人撰写的史学专著行世,但是在文集中都有讨论历史问题的篇章,在史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胡翰(1307—1381)字仲申,修《元史》时负责撰英宗、睿宗本纪及丞相拜往等传。文集《胡仲子集》有《衡运篇》,阐述历史演化“十二运”说:《尚贤篇》论古代君臣关系;《井牧篇》论上古井田制,都是历史论文,在史学领域产生过影响。苏伯衡字平仲,他在朱元璋即位称帝前曾代翰林院草拟劝进表,可以说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文集《苏平仲集》卷十六有《空同子瞽说二十八首》,可以说是一篇史论。卷三有《武德传》、《王铭传》、《谢成传》等传记文,写得有声有色,为后来清修《明史》所取资,于此可见其史才之一斑④。张孟兼为浦江人,文集《白石山房逸稿》中有《释登西台恸哭记》、《释冬青树引别玉潜》、《唐珏传》等文,又有《豫让桥》一诗,可从中窥见其历史观。朱廉字伯清,义乌人,参预修《元史》外,也参加过《大明日历》的修纂。他还“取朱熹语录,摘其精义,名曰《理学纂言》”,另有文集一十七卷⑤。明初的金华史家还有刘辰,字伯静,著有《国初事迹》一卷,永乐初还参加过《明太祖实录》的修纂⑥。 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金华史家有胡应麟、徐学聚等。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兰溪人,万历举人,作品据王世贞撰《石羊生传》所记有约四十种⑦,与史学有关的有《少室山房集》六十四卷、《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诗薮》二十卷、《史蕞》十卷、《隆万新闻》二卷、《隆万杂闻》四卷。《少室山房笔丛》的卷十三至卷十八为《史书占毕》,是专论史学的,颇多卓见。《诗薮》可以说是一部诗史,从周汉一直谈到明朝嘉靖年间。徐学聚字敬舆,兰溪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史著有《历朝珰鉴》四卷、《国朝典汇》二百卷。前书辑录自周秦至明嘉靖历朝宦官事迹,后书辑录明洪武至隆庆的典章故事,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除以上诸人外,明代金华史家中有一些人撰有地方先贤传,如明初郑柏撰《金华贤达传》十二卷,明中期应廷育撰《金华先民传》十卷,金江撰《义乌人物记》二卷,吴之器撰《婺书》八卷及《婺书别录》四卷。这些书今天都可以找得到,对研究金华地区文化发展史很有参考价值。 明初绍兴府史家有宋僖,活动于永乐年间的有胡粹中。宋僖或写作宋禧,初名元禧,字无逸,号庸庵,余姚人⑧,元至正十年中浙江乡试,补繁昌教谕。入明参预修《元史》,负责撰写外国传,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明代绍兴府人通外文知外国事者不少,宋僖是其中之一,随同郑和下西洋任通事(即翻译)的马欢亦是一个。他们是如何通外文知外国事的,无从查考,姑记于此,留待以后探研。宋僖的诗文集名《庸庵集》,原有四十卷,现存十四卷。胡粹中名由,以字行,会稽人,永乐中官楚府长史;史著有《元史续编》十六卷、《通鉴正误》、《读史笔记》等。 嘉靖至明末的绍兴史家有张元忭、钱应充、冯士元、周汝登、黄尊素、孟称舜等。张元忭(1538—1588)字子荩,号阳和,山阴人,登隆庆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至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他从龙溪而得阳明之结论,但重视工夫,力纠龙溪光谈本体而讳言工夫之误,是个实行家⑨。史著有《明大政记》、《读史肤评》⑩、《绍兴府志》(与余姚孙同纂)、《会稽县志》(与徐渭同纂)、《云门志略》等。钱应充字子美,绍兴人,万历贡生,撰《史学璧珠》十八卷,是一部史学普及读物,也是供参加科举考试应急用的书。冯士元字廷对,新昌人,万历中授靖安训导,迁河南教授,撰《测史剩语》六卷,“杂取春秋至唐代史事为之论断”(11),是一部史论体作品。周汝登字继元,又字海门,嵊县人,万历五年进士,初为南京工部主事,累官南京尚宝卿。著作有《圣学宗传》十八卷、《嵊县志》十三卷,文集名《海门先生集》。他的《圣学宗传》对后来黄宗羲撰《明儒学案》有启发作用。黄尊素(1584—1626)为黄宗羲之父,字真长,号白安,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宁国府推官,后为山东道御史,死于东林之难(12)。史著有《隆万两朝列卿记》,为接续雷礼《列卿记》之作。孟称舜字子塞,会稽人,为崇祯间诸生,累试不第,于是发愤著《孟叔子史发》四十篇,“文皆曲折明鬯,有苏洵、苏轼遗意,非明人以时文之笔论史者”(1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