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这种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何处呢?来自技术的、经济的或社会方面的多种创新(大规模的创新称为创新群集)而带来的革命性突破,其中最常见的是单项技术创新,而最难的是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创新。但是,即使是重大的时代创新要真正实现革命性突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并发生长远实际效用,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也需要其他方面主要是政治与社会结构方面的转换或创新与之相配合,特别是制度化的调适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划时代的大变革,才可能实现向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自主性过渡,而不只是昙花一现的冲浪。西蒙·库兹涅茨写道: 在技术与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任何时代,增长不仅仅是整体上的变动,还应包含结构的转变。即使这种增长的冲动是由重大技术创新带来的,每个社会在采用这种技术时必须调整现有的制度结构。这意味着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动--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逐渐淘汰。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集团的相对地位将发生变化。…… 时代创新对人的信念造成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重大特征,在早期的较为有限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些旧信条的改变是进行制度变更的前提。因而,一个经济时代中技术和经验互相作用不仅伴随着制度变更,而且也伴随着有关社会信念的改变;而且,为了克服旧信念的阻力并孕育一套新的更适合的价值观所需的努力和时间部分地说明了每个时代的时间长度④。 以上议论,超越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狭隘观点,包含了社会变迁中多因素互动的思想,这正是我们的新发展观所要阐述的基本思想。 二、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进程 由于创新性变革与传导性变革两种方式之不同,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通向现代化的多样化道路可大致概括成两大类不同起源,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现代化过程。一类是内生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这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社会变革的道路, 又称内发变迁(endogenous change),其外来的影响居于次要地位。一类是外生或外诱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这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 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 又称外诱变迁(exogenous change),其内部创新居于次要地位。 由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之不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就各不相同,各国现代化的社会变革顺序与发展模式也就各异。内生的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过程。经济与政治权势的转移是非常缓慢的,变革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动荡也是逐渐展开的。即使出现暴力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市民革命)的冲击形式,其政治变革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关键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经济中坚力量,这样就较易建立文治秩序,并使变革保持较大的连续性。外生的现代化则是在自身内部因素软弱或不足的条件下,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形成为主要推动力,因此外部因素的作用超过内部因素,各种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发生是集中的、急速的、大幅度的,经济与政治权势的转移是激烈的,传统的权势集团的反抗也是强烈的,在大多场合就会把暴力斗争提上日程。而一旦造成剧烈的社会分裂与敌对斗争,就难于形成稳定的文治秩序,经历的曲折与反复也多,不容易保持改革的连续性,有时会出现现代化的“断裂”。 内生的现代化,它的原动力即现代生产力是内部孕育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强的自我发挥能力。经济生活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来实现自我调节,而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证经济的自由运转。 外生的现代化,特别是发生在欠发达国家的晚近的现代化,现代生产力要素和现代化的文化要素都是从外部移植或引进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在经济生活中未形成自动运转机制,政治权力即中央国家作为一种超经济的组织力量,就在现代化过程中一度或长期发挥巨大的控制与管理作用。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实质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内生的现代化是以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带动整个社会的其它方面的变革的,外生的现代化的变革顺序则有所不同,一般是社会和思想层面的变革和政治革命发生在前,而工业化发生于后。 总之,现代化发展的两种起源对于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两种进程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发展只有在社会内部的发展潜力被广泛有效地动员起来时才有现实可行性⑤。这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影响到各国政治发展的趋势,而且影响到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特点,实际上也就影响到现代化的不同模式的选择。但必须指出,这两种发展进程都是国际的开放性的变迁,即使是内生的现代化也是处在国际性因素交互影响之下,不是封闭性的自我转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实现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