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来看,东西方的古典文明都是农业文明。这两大区域的生产力性质和社会结构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东方一些国家在前现代时期的纯农业文明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都远远高于西方。可以说中世纪时东方是“发达”地区,西方是“欠发达”地区。东方许多地方都出现过繁荣的商业和贸易(特别是阿拉伯世界),资本主义的萌芽,某些重大技术创新。但是,这些在短时期中出现的零星创新因素,经不起各种历史性“危机”的折腾,也没有形成容纳外来新因素的特殊机制,更没有现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因此很难形成一种新的发展定势。在西欧,这种特殊机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经受蛮族入侵反复破坏之后,西欧形成多层次的等级封建制结构,教权与王权分立的两重权力结构,封建采邑的自足体系与新兴城市自治体并存的经济结构,以及众多小国林立的多元国际结构,都是东方所没有的。尽管东西方前现代政治结构都是专制的,但在西欧形成的这种多层封建式的农业社会,与中国、印度或阿拉伯形成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相比,却有明显的不同特征。正是这种多元型的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具有较大的适应变迁的弹性、社会流动性、开放性与适应性,为内在的新兴经济力量突破坚实的外壳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 可见,在同一农业生产力形态下出现的东方社会发展进程与西方社会发展进程,有明显的不同特征。在东方特别是在东亚,社会发展具有较多的统一性、长期连续性、渐进性,而在西方则具有较多的分散性、多变性、突发性。正是这种西方式的发展范式较易形成内生型现代化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结构性功能。当然,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在蕴含着内生型现代化的潜在能源的西欧各国中,只有英国首先具备了启动这一大变革的物质技术条件与结构性功能。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英国所形成的优势是:(1)早期工业革命所需的煤、 铁资源丰富;(2)农业革命先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增长率高;(3)土地、劳力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并较早形成全国市场;(4)传统政治结构多元化, 土地贵族权势早衰落,王权经历资产阶级革命而受到限制;(5)社会分化程度较高, 市民阶级兴起,社会内部未出现大分裂;(6)清教主义的神佑理性与谋利精神;(7)科学革命先行,英国在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突出的领先地位;(8)国家独立自主,在经济上不依赖外国,并拥有海峡的独特战略性地利。正是这些优势,即天时、地利、人和,在当时的欧洲无可匹敌,聚合成为最早通向现代化的独特的新机遇。英国作为先驱现代化的原型而率先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决不是偶然的。突变性的社会变迁其实并不突然,进程也是缓慢的,但却具有定势发展的持续一贯性。可见,社会变迁采取的形式,特别是创新性社会突变,并不是随意性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独特历史规定性”。耐人寻味的是,那些继英国之后走上现代化道路并采取自主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它们的某些社会经济条件也或多或少具有与英国相似的特征。 四、推进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发生在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的分水岭,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引导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到崭新的工业时代。这个大转变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大生产力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大转变,是一个整整的过渡时代,必须与历史上迄今发生过的种种变革区别开来。 迄今为止,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过渡出现了三次大推进的浪潮。 (一)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 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是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时间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大约1780-1860年),这是由英国开端然后向西欧扩散的工业化进程。经济史学家往往把工业革命仅仅看成是经济与技术问题,或生产结构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的问题”⑩。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动不是现代生产力自发推动断的; 而是史无前例的双元革命(dual revolution),即经济大革命与政治大革命共同推动的。这里所说的政治大革命指的是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同时,1776年在北美发生的独立革命,1789年在法国发生的大革命,然后是19世纪席卷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革命与40年代风靡欧洲的革命。这些革命前后联成一气,构成一个整整的“大西洋革命”时代。这一“独特的历史规定性”使历史上最大的经济革命与最大的政治革命相结合,也就是现代工业主义与国家主义(或译民族主义,nationalism)相结合,形成了推动社会巨变的最大冲力,首先把西欧和北美局部地区卷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浪潮之中。正如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指出的,这是“从远古创造农业、冶金术、书写文字、城市和国家以来人类史上最巨大的转变,这个革命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整个世界”(1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使用非生物能源(蒸汽)、粗质量的机器大生产和并不太高的技术水平为特征,它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煤和铁。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部门开始(即纺织品或消费品工业化道路),逐步扩散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英国和西欧的工业化的推进大致上是沿着煤铁蕴藏丰富的地区展开的,即从英国向比利时、瑞士、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推进,并使世界按崭新的生产方式进行国际分工。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结构是逐步形成和扩大的。在初期阶段变革的推动力还十分有限。工业化首先使英国经济发展从第一产业--农业,逐步转向第二产业--工业,并开始把第一产业的某些部分转向其他地区,把拉丁美洲变为自己的热带作物和矿石开采基地,把从非洲到东南亚的边缘地区变成贸易殖民地,甚至变成自己的海外领地,并摧垮当地的手工业。这个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又称为“边缘化”和“半边缘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