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李鸿章与朝鲜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贾熟村 参加讨论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出任直隶总督,并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实际主持中国外交,晚清的朝鲜政策,大都为李鸿章及其幕僚所制定。中朝唇齿相依,亲如一家,李鸿章对朝鲜非常重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举国上下,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千方百计要夺取朝鲜、台湾,进而侵略中国大陆;俄国则坚决贯彻其“亚细亚使命”,要在亚洲寻求不冻港;美国则强烈要求“开放”朝鲜市场;英国则与俄国针锋相对,处处设法阻止俄国侵占朝鲜。既弱又小的朝鲜,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生存?这个问题,既为朝鲜朝野所焦虑,也为宗王国中国所深忧!
    同治初年,日本要求与朝鲜建立排斥中国的“正常关系”,被拒绝。日人愤恨,遂有“征韩论”出现。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李鸿章即有日本侵略朝鲜之忧。接着,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否定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使李鸿章深受刺激。
    光绪元年,朝鲜王叔、太师李裕元于秋季奉使至北京。十二月间,事竣回国,途经永平,嘱知府游智开转寄李鸿章一函,道其仰慕之意,李鸿章因朝鲜久列藩服,谊同一家,现值时事多艰,不能不代为筹划(注:《李文忠公奏稿》卷34,第44页。),于次年命薛福成代拟复函,称:“西洋英、俄诸国,专务通商,……兹日本既导先路,诸国或思步其后尘”,欲朝鲜与各国订约通商,以制约日本(注:薛福成:《庸庵文外编》卷3,第38页。)。光绪四年, 李鸿章再致函李裕元,称:“往岁中国驻倭公使何侍讲前赴东洋,仆以贵国之事属其留意体察,随时调停,旋接何侍讲来书,日本近以俄人有事四方,贪得无厌,……前闻日本欲在贵国咸镜道之元山津开口通商,俄人阴沮其议,……英人请日本介绍通商,俄复沮之,……其意欲使贵国孤立无援,一旦发难,可以廓然无所牵制”,又欲朝鲜联络日、英以抗衡俄国(注:《庸庵文外编》卷3,第39页。)。
    光绪五年,法国正步步入侵越南,中俄伊犁问题尚未解决,日本强占琉球,引起清朝朝野很大的恐惧,认为日本能吞并琉球,即能吞并朝鲜,丁日昌、刘坤一等均建议使朝鲜与各国通商以牵制日、俄(注:《袁世凯与朝鲜》第88页。)。七月初四日,清廷上谕称各国既欲与朝鲜通商,倘借此通好修约,庶几可以息事,俾无意外之虞,惟该国政教禁令亦难强以所不欲,朝廷不便以此意明示朝鲜,顾念藩封,又不能置之不问,命李鸿章婉为开导,查照五月间丁日昌所陈各节,作为该督之意转致朝鲜,俾得未雨绸缪,潜弭外患(注:《庸庵文外编》卷3, 第40页。),李鸿章立即再次致函李裕元,称:“承示日本与贵国交涉各节,……客岁驻倭公使何侍讲来书,屡称倭人请为介绍,愿与贵国诚心和好,……是以曾寓书奉劝,勿先示以猜疑,致令借为口实也。……日本比年以来,宗尚西法,营造百端,……库藏空虚,国债累累,不得不有事四方,冀拓雄图以偿所费,其疆宇相望之处,北则贵国,南则中国之台湾。尤所注意,琉球乃数百年旧国,并未开罪于日本,今春忽发兵船,劫废其王,吞其疆土,其与中国,与贵国,难保将来不伺隙以逞。……惟尝代贵国审度踌躇,似宜及此时密修武备,……况日本謟事泰西诸国,未尝不思借其势力侵侮邻邦,往岁西人欲往贵国通商,虽见拒而去,其意终未释然,万一日本阴结英、法、美诸邦,诱以开埠之利,抑或北与俄罗斯勾合,导以拓土之谋,则贵国势成孤注,隐忧方大,中国识时务者佥议,以为与其援救于事后,不如代筹于事前,夫论息事靖人之道,果能始终闭关自守,岂不甚善,无如西人恃其慓锐,地球诸国,无不往来,实开辟以来未有之奇局,自然之气运,非人力所能禁遏。贵国既不得已而与日本立约通商,各国必从而生心,日本转若视为奇货,为今之计,似宜用以敌制敌之策,次第与泰西各国立约,借以牵制日本。……西洋英、德、法、美,……其志不过欲通商耳,……若贵国先与英、德、法、美交通,不但牵制日本,并可杜俄人之窥伺,而俄亦必遣使通好矣。……若定其关税,则饷项不无少裨,熟其商情,则军火不难购办。……近日各国公使在我总理衙门屡以贵国商务为言,……贵国之忧即中国之忧也,所以不惮越俎代谋,……从前泰西各国乘中国多故,并力要挟,立约之时,不以玉帛而以兵戎,所以行之既久,掣肘颇多,……贵国若于无事时许以立约,彼喜出望外,……如贩卖鸦片烟,传教内地诸大弊,悬为厉禁,彼必无辞。”(注:《庸庵文外编》卷3, 第40页。)七月十四日,李鸿章又上《密劝朝鲜通商西国折》,奏称“朝鲜孤峙海隅,……日本知其孤立无援,倘一旦伺隙思逞,俄人亦将隐启雄图,英、德、法、美诸国,复群起而议其后,非惟朝鲜之大患,抑亦中国之隐忧。……该国于约章利病,素未深究,立约之时,或不能不代为参酌,朝鲜臣民,未谙洋情,骤与西人杂处,欲其措置悉协,永无瑕衅,亦尚难保,仍应由中国随时随事,妥为调处,庶几柔远绥边,较有实际”。十月,李裕元致函游智开,表示朝鲜不愿与他国来往,但愿派明干人员至天津,学习练兵制器之法。李鸿章认为该国墨守成法,闭拒忠谋,虽日即于危弱而不顾,此殆有气运主之,非人力所能为。既以进武为请,正可因其一线之明,迎机善导,增彼军实,固我藩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