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李鸿章与朝鲜(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贾熟村 参加讨论

李鸿章推荐美国人德尼接替穆麟德,不料德尼至朝鲜后,极力破坏中朝宗藩关系,鼓动朝鲜向各国派遣全权使节,否定中国宗主权。朝鲜派朴定阳使美,沈相学使英、德等国。李鸿章坚持宗藩名分,规定:一、韩使初至各国,应由中国公使挈赴外部;二、宴会交际,应随中国公使之后;三、交涉大事先密商中国公使核示(注:《李文忠公奏稿》卷61,第3页。)。朝鲜政府愿意照办。而朴定阳至美,却并不执行。后来, 李鸿章也不严格要求,在复驻日公使汪凤藻的信中写道:“随时通融,其权在我,立法严而用法恕,来示所言,洵为通晓事变。”(注:《李文忠公尺牍》卷25,第74页。)
    十四年正月,德尼著《中韩论》,指责袁世凯为傲慢,中国对韩政策为高压。同年五月,美国国务院训令驻华美使田贝向清政府质询袁的职衔与权限,李鸿章与总署磋商之后,加以照复,强调中韩宗藩关系,指出袁为奉旨饬派,与各国公使相等,不得轻视(注:《袁世凯与朝鲜》第286页。)。李鸿章复袁世凯信中写道:德尼“论朝鲜事一篇, 荒谬绝伦,尤集矢于执事,其诬罔之词,原不足辨,而于执事持大体,得众心处,自不能掩。曾属德璀琳传语诘责之。各国亦多不直其邪说也。”(注:《李文忠公尺牍》卷8,第48页。)
    德尼、墨贤里、德璀琳等鼓动朝鲜政府要求撤换袁世凯,八月初九日,袁任期即将届满,驻津韩员成岐运拜见李鸿章,建议马建常赴韩,李鸿章说:“国王近颇听德尼之谗,……必将德尼遣撤,再议调马建常一事。”(注:《译署函稿》卷19,第25页。)八月二十七日,韩廷咨总署,请求派员替换袁世凯,袁世凯也写信给李鸿章,要求调回,李鸿章复信道:“昨得总署复缄,以执事在韩有年,阅历已久,能持大局,深得民心,宜加勉励,仍令接办等语,与鄙意殊相吻合。……德尼狂谬,至于如此,自难容留。”(注:《李文忠公尺牍》卷9,第2页。)十一月十八日,德尼向朝鲜政府辞职。
    十五年,由闵泳翊等策动倒袁,鼓动驻日公使黎庶昌向总理衙门及李鸿章写信,派金明圭向李鸿章指控袁驻韩甚有损于大局,要求派员取代,李加以训斥:“袁总理前有保护东土之功,是以奏派驻东,……泳翊到处造谣倾陷,其心可诛,国王乃偏信之,……国王咨请撤换,尤属唐突,……汝胆敢来作说客,小人之流也。”(注:《译署函稿》卷19,第55页。)
    朝鲜库藏空虚,外国诱以借债,欲暗持该国利权,隐患甚大。前买轮船,借德商债,无力偿还,向中国借,十八年九月十三日,李鸿章上《借给朝鲜银十万两折》,得到批准,利息较洋债倍为减轻。朝鲜还欠日本、美国债款,无力偿还,十月二十二日,李鸿章再上《朝鲜续借银十万两折》,以免受日、美挟制,也得到了批准。
    该年,朝王大办寿庆,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李复信道:“承示韩廷政事,真有江河日下之忧,四十方在强年,不得云寿,蕞尔贫国,如此借端纵侈,将何以支,夫在而并称尊号,竟用则天顺圣故事,内治如此,觇国者不能无深虑也。”(注:《李文忠公尺牍》卷23,第26页。)
    十九年三月,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浙江温处道,李鸿章上《奏留袁世凯片》,认为“东藩介居强大之间,事会方殷,必须有情形熟悉,物望素孚之大员坐镇维持”,奏准仍留朝鲜办事(注:《李文忠公奏稿》卷76,第30页。)。
    朝鲜的亲日派,在甲申政变中消失,朝鲜仇日情绪高涨,日本国力还不能发动战争,因此与中国妥协,默认中国强化宗主国地位,与俄国对抗,自己则大力进行经济侵略,加强国力。至光绪二十年,日本已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在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官兵素质等方面已明显优于中国,在国际上,对英、俄的虚声恐吓并不畏惧,发动战争,已迫不及待,李鸿章对此估计不足。
    东学党起义,日本鼓动中国出兵镇压,自己亦借口立即出兵。五月初二日,日本设置大本营,指挥作战。李鸿章主张避战求和而不可得,他写信给吴大澂说:“日本乘机以重兵突入其国都,……叠经据约驳斥,英、俄、德、美各友邦先后出为理处,彼竟悍然不顾,势非用武不能取成,所虑兵衅既开,不易结束,而征调烦费已难亿计……朝鲜内治不修,实无善后之策。”(注:《李文忠公尺牍》卷27,第34页。)事机紧迫,清廷命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李鸿章建议派刘铭传为统帅。刘铭传表示不能出山之后,李鸿章又写信给他说:“现前敌各军相继并进,苦于有将无帅,兄年逾七十,媿不能为药师渡海之行,……倭人倾国以图韩,久蓄楚灵陈蔡之志,兄职司所在,敢忘齐桓江黄之责?奋日暮之行,扣囊底之智,力与相搏,讵易言和,徵调緐兴,正不知如何结束耳。”(注:《李文忠公尺牍》卷27,第40页。)战争失利,李鸿章复信给孙家鼐说:“东事愈棘,日久无功,中外谤议丛积。然使数年来海军能逐渐添购快船,水陆各军储有快枪、快炮,何至于此?”(注:《李文忠公尺牍》卷28,第40页。)
    最后,李鸿章前往日李,签马关条约,不久之后,朝鲜即被日本吞并。几十年来,李鸿章多方设法,希望能保护朝鲜免被灭亡,未能如愿。固然是由于中国缺乏快船、快枪、快炮,但从根本上说,应该说是由于中国、朝鲜近代化的步伐太慢,远远落后于日本。弱肉强食,哪一个国家不能自强,就必然被侵略,被瓜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