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领袖人物研究的开展(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的文献》 鲁振祥 参加讨论

三、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研究和在几个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在对各代“领导集体”的研究中,比较展开的还是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研究。大致涉及这样一些问题:1、遵义会议以前一直未能形成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的原因;2、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确立的过程、标志和人员变化;3、这个集体的伟大功绩、历史地位及主要特点;4、主要成员的各自特点、在集体中作用的发挥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毛、刘、周的作用和关系;5、这个集体与下一个集体的关系及三代集体的比较;6、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经验与教训;7、第一代领导集体后期的分歧和最后结束问题。
    这些问题中,有的是论者各自谈个人的看法,虽然也有论述深浅或角度的差别,但看不出什么实质上的观点分歧;有的则有明显的不同意见。
    第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是毛泽东领导地位(核心地位)何时确立的问题。
    这是研究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过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看法有:
    遵义会议确立(或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上确立)。这一观点是延安整风时期提出、由党中央决议确定下来的看法,也是党史界一直沿用的、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延安整风时期张闻天的笔记、两个历史决议、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著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等,都持这样的观点。理由何在呢?第一,是从路线转换的角度来说明,即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取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第二,是从毛泽东进入常委会、特别是进入三人军事小组的角度来说明,认为:三人军事小组是当时的最高统帅部,毛泽东进入这个统帅部就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第三,是从遵义会议和会议后毛泽东实际所起的作用来说明。(注:除文内列举的文献和著作外,另见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龚育之论中共党史》(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82页;雷国珍:《刘少奇与党的七大》,《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第274页,等等。)
    毛儿盖会议确立。论者认为,从基本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到毛泽东在党中央核心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起自黎平会议,跨越遵义会议,终至1935年8月的毛儿盖会议。这为时8个月的“过渡阶段”,不管是从职位上看,还是从实际作用上看,周恩来都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并处于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而毛泽东则是周恩来的“帮助者”,即助手,这正是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最初格局。毛儿盖会议后,不管是从中央常委分工上看,还是从实际地位和作用上看,毛泽东都替代了周恩来,成为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7]
    六届六中全会确立。近年不少学者发表这种观点。核心问题,是如何估计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近四年时间毛泽东与张闻天在党内的地位问题。论者们的观点大致是:经过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并没有确立其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没有确立其在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央的领导是“洛-毛体制”。党的主要负责人是张闻天,而不是毛泽东。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1936年12月组成新的统一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至此才可以说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的领导地位。1937年11月末王明从苏联回国,对“洛-毛体制”提出挑战。1938年7月王稼祥回国,先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党的问题“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的指示。又经过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才得到正式确立。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张闻天曾向毛泽东提出,党中央“负总责”的职务应该由毛泽东担任了,毛要张继续担当下去。但会后,张闻天还是主动地把“负总责”的工作移交给了毛泽东。[8]
    另一个分歧较多的问题,是关于几个关键性人物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领导集体中的地位估价问题。主要涉及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三人。
    关于张闻天。有人专门写了论述张闻天在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结论是:在毛泽东成为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和全党的领袖的过程中,张闻天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形成的“毛洛合作”局面,是以后形成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关键;遵义会议上毛、张的配合对会议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遵义会议后建立的是毛张合作领导党和红军的格局,一直持续到六届六中全会。[9]另有人把遵义会议至六届六中全会四年间党的领导概括为“洛-毛体制”,那时张总揽全局,分工管党,毛则主管军事,同时参与中央一切重大政治决策。(注:参见曾景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地位确立和巩固的过程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1998,(4)。何方。历史要真实--谈遵义会议确立的党中央领导。“张闻天同志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2000年。无锡。佟静。论张闻天同志在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张闻天同志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等。)
    关于周恩来。有论者说,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全力推举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遵义会议后又全力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保证了党和红军领导核心的稳固,因此周恩来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10]前面已经提到,有人认为,自黎平会议至毛儿盖会议,周恩来是最高军事统帅和党的领导核心。杨尚昆在纪念周恩来的文章中说,毛泽东成为党的正确的领导集体的核心,一方面是由于他本人的正确主张逐步深入到全党,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全军所接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像周恩来这样一些党的负责人,在血的教训面前,以党的利益为重,胸怀宽广,服从真理,坚决拥护和信赖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又说,毛泽东作为全党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主帅,周恩来是名符其实的副帅。[11]
    关于刘少奇。有论者认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应该以毛泽东同刘少奇的合作为中心组成。毛泽东为主帅、周恩来为副帅的提法,显然是就中共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如果把视野限定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这一提法值得商榷。[12]另有论者强调,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刘少奇一直处于中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层,是毛泽东的第一助手。[13]
    关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后期分歧的发生和最后结束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所谓后期分歧,主要是毛刘间的分歧。导致毛泽东产生撤换刘少奇想法的分歧何时产生?有人强调七千人大会,有人强调西楼会议,有人强调1962年夏关于包产到户问题的不同主张。结束问题,有人认为“文革”一爆发,刘邓靠边和被打倒,第一代领导集体就结束了;有人认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结束于毛泽东去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