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建国以来党的农业现代化战略论略(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王文滋 参加讨论

四、关于“农业产业化”战略
    农业产业化战略渊源于邓小平的农业现代化思想。1990年,他曾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5](P355)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经济民主问题,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必须稳定并且长期不变。但是,从一些地区的实践看,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解决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矛盾的深层次问题。20世纪90年代,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组织新形式。党及时把它总结并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6](P467)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7]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中介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主)+农户”的基本形式,通过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有机连接,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内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格局,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应该也有规模效益的问题。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适应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素质的现状,但是,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信息反应差,往往进不了大市场。而在“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中,中介组织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中介组织,分散的小农户聚集在同一主导产业下,造就了“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基地,在农业生产外部形成了规模效应。这种以中介组织为主导,以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户为主体,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来组织农业生产的形式,把家庭经营产生的内在动力和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外部聚变统一起来,可以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第二,有助于解决农业粗放型经营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水平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加工技术差,产品增值率低。农业产业化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引导农户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使农产品在加工、销售环节增值;在继续重视农产品数量的同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正在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这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长期以来只能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工人只能固定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生产,城乡脱节严重。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沟通城乡的纽带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资本、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开始优化组合,往往将原来单一的农产品发展为一个产业,这样就促使一大批农产品的加工、贮存、运输、销售企业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这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或自身城市化都有重大作用。
    农业产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将是我国农村今后长时期内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